详细简介
唐蜀华,1941年生,汉族。中医教授,主任中医师。江苏省常州市人。
出生于中医世家,自幼受岐黄熏陶,后考入南京中医学院,1964 年以全优成绩毕业。毕业后留职于校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长期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及医院管理工作。1984年任江苏省中医院内科副主任,1987年至1996年任院长,指导研究生十余名,主持省、局级科研课题多项。现为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硕士研究生导师,历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分会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江苏分会常务理事、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心血管病研究会主任委员。在学术上能博采众长,既继承中医传统,又钻研现代医学知识,认为现代中医必须坚持中西医“双重诊断”,坚持发展、创新,坚持中医现代化。治疗上主张突出中医特色,重视整体辨证论治,发挥中医多靶点、多环节调整、双向平衡、着重自身抗病能力的恢复。又注意吸取西医针对性强等长处,擅于利用中药药理研究成果,重视药物的量效关系、配伍疗效的比照以及中西药同用的利弊。在临床上长于中医内科,尤精于心脏内科。共发表论文30余篇,曾参编《中医学》、《中华内科学》、《中医内科临证备要》等专著。
唐蜀华: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治心衰
● 此案属“心衰”,乃心之气阳亏虚,阳虚无以化气,不能帅血循行及蒸化水液,瘀血、痰饮内生。故当益气活血,温阳利水。● 慢性心衰是多种心脏病的晚期表现,患者每需反复住院,预后欠佳。小样本经验是单独中医治...


求道
畅读VIP

346

0
唐蜀华教授从肝论治不寐临床经验
张冰怡,刘春玲(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京 210029)不寐,是指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不寐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根据国外流行病学调查,一般...


求道
畅读VIP

353

0
温阳化饮法治疗痰饮一例(唐蜀华)
王某,男,60岁,退休工人。初诊:2002年10月10日。主诉及病史:无诱因自觉心悸胸闷、短气半年,伴头晕,乏力,纳差,夜难平卧,经心脏X线片、心脏彩超检查示大量心包积液,曾住院治疗,抽心包积液示漏出...


求道
畅读VIP

411

0
行气、活血、补血治疗胸痹一例(唐蜀华)
李某,男,50岁,干部。初诊:2001年8月27日。主诉及病史:患者于2年前因劳力性心绞痛反复发作,经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术确诊为冠心病,行PTCA术治疗,术后仍感胸骨后闷痛,持续约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


求道
畅读VIP

309

0
培育气阴、调和营卫、滋肾通关法治疗心脏联合瓣膜置换术一例(唐蜀华)
耿某,女,61岁,退休教师。初诊:2001年6月8日。主诉及病史:患者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伴心功能Ⅳ级,2000 年12月行心脏联合瓣膜置换术,术后心衰症状消失,一般状况尚可,...


求道
畅读VIP

437

0
益气温阳、行气活血法治疗厥证一例(唐蜀华)
赵某,男,68岁,退休干部。初诊:2001年3月14日。主诉及病史:患者无诱因突然晕倒6~7次,每次均持续3~5秒,能自行缓解,发时不伴抽搐、口吐白沫,醒后无任何后遗症。就诊时心悸,胸闷气短,乏力,肠...


求道
畅读VIP

427

0
温补心肾、活血利水法治疗心衰一例(唐蜀华)
俞某,女,58岁,工人。初诊:2000年10月11日。主诉及病史:近1个月来腰及双下肢浮肿,以下肢为甚,上二楼即气喘,乏力,心悸,时有胸闷,症状休息后能缓解,夜需高枕而卧,不咳。高血压病史8年,冠心病...


求道
畅读VIP

340

0
唐蜀华:治疗胸痹经验
唐蜀华,全国名中医,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擅长心内科疾病的诊治,对胸痹的辨治颇有独到见解。基于中医“本虚标实”和“方从证走”原则创制的治疗胸痹的经验方——精灵方特色鲜明,在临床实践中疗效显著。现...


求道

392

0
查看更多
最新资源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