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详细简介

陆廷珍(1821—1884),字子贤,崇明陈家镇人。早年感于岛上缺医少药,百姓饱受病痛折磨,心生了悬壶济世的愿望。于是拜师学医,听师父讲授医理、药效;看师父临床“四诊”、开方,认真笔记,刻意揣摩,熟记于心,开始在师父监护下诊断、配药。


学医期满,陆延珍独立行医。他明白医技高深无底,自己只是初步掌握了望、闻、问、切的基础知识,离妙手回春、术精岐黄任重道远。故而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与此同时,孜孜不倦研读前代医家名著,上自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伤寒论》,下至明朝的《本草纲目》,从中汲取营养。


行医轶事


陆延珍以诊治“时病”见长,时病,即季节性疾病,如伤风、痢疾疰夏中暑疟疾、痛风、伤寒等等。


坚持双管齐下学习再学习,陆延珍的医技与时俱进,名气越来越响。


他仁心仁术,从初出道时到声名鹤起后,一向急病家所急,凡请他上门看病,不管路近路远、白天黑夜、酷暑隆冬,风雪雨天,总是满口应承,不辞辛劳上路,常谓救死扶伤,医家本份;性命攸关,岂敢怠慢?又立有规矩,方圆二里内给人看病不收出诊费,说是乡亲们让我学会了看病,应当布施报答。


崇明历来多贫民,手头拮据,陆延珍再立规矩,不论坐堂还是出诊,凡遇穷苦病人,不仅免费治疗,而且奉送医药。他将药方连同免除药费文据一并交与病家,到药店取药时交给掌柜,掌柜便将药费记在他的账上,这是他先与药店老板约定了的。


陆廷珍的德技双馨,传遍了崇明上下百沙,多有远道而来轿抬、车推请他出诊的,岛外病家慕名而来者亦屡见不鲜。


长期以来,崇明城乡流传着“陆郎中巧取黄豆救人”的佳话。


农家孩子的鼻孔里钻进了一粒黄豆,本能地用手指头去扒,哪知钻得更深了,吓得哭了起来。父母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正急得六神无主时,恰陆延珍经过,上前拦住求救。陆廷珍观察了一下,取芦苇选截三四寸长一段彻底打通,一头磨得光滑。叮嘱家长抱孩子成头高脚下斜上仰姿势,护住其手脚不让乱动。然后捂住孩子嘴巴,将芦管光滑一头轻轻伸入有黄豆的鼻孔,俯下身子口含芦管另一头,吸一口气猛力一吹,“扑”的一声,黄豆从鼻孔中飞落地上。


夫妻俩破涕为笑,围观村民异口同声“陆郎中本事好”。这吹气取豆法,如今仍有实用价值。


六因条辨




从道光年间到光绪初年,陆延珍行医三四十年的体会:时病多为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原因所致。遂以日积月累的实践经验,参考前代医学大家著作,编写了《六因条辨》一书。因以六因为纲,分门加以议论、条辨,故名。


六因条辨》上、中、下三卷,上卷论春温、暑病、中热诸病;中卷论伏暑、秋燥、冬温、温毒诸病;下卷论温病、风病、斑疹、痧胀、阴证诸病。全书列十二绪论,方症条辨一百七十一条,每论、每条正文后另有释义。


此书开初为手写本,辗转传抄,成洛阳纸贵,同治七年(1868)石印,光绪三十二年(1906)由其门人陆绎堂规划再印,渐次推向江苏及华东、华北广大地区。


陆延珍的《六因条辨》,对时症的脉象、病原、用药等条陈缕析,既佐以古贤论述、又陈明自已见解,由浅入深,言简意赅,被各地医家奉为标尺准则。民国以来直至近年,被多次再贩、选编。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