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简介
杨璿(xuán)(1705年~1795年),别名杨浚,字玉衡,号栗山,清代河南省归德府夏邑县人。
杨栗山精通经典,对伤寒与温病颇有研究。一生之中甚为推崇刘元素和吴又可的学术见解。他在自序中云:“一日读《温疫论》,至伤寒得天地之常气,温病得天地之杂气,而心目为之一开。至伤寒自气分而传入血分,温病由血分而发出气分,不禁抚卷流连,豁然大悟。”杨栗山认为:“论杂气伏郁血分,为温病所从出之源,变证之总。”“千古疑案,两言决矣。”由此他将伤寒与温病进行了因证脉治的详细分析,结合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著成《伤寒疫条辨》一书。杨栗山认为:“温病之所由来,是因杂气由口鼻入三焦,怫郁内炽。”又指出:“温病得于天地之杂气,怫热在里,由里而达外内之郁热为重。”这里所指温病乃伏气温病而言。由于伏气温病初起即见里热较重的见证,故一旦气机闭塞不通,邪不能达表,则会呈现里热内郁之象。杨栗山认为:郁热证不仅新感温病有之,更是伏气温病的一个重要形成因素。故治疗上,其提出:若用辛温解表,是为抱薪投火,轻者必重,重者必死。惟用辛凉苦寒,如升降、双解之剂,以开导其里热,里热除而表证自解。据此他创立了以升降散为代表的治疗温病十五方。
著有《伤寒瘟疫条辨眉批》、《温病条辨医方撮要》。有多种刻本传世。
杨栗山治温病学术思想与用药特色分析(刘林 肖群益)
摘要:文章对杨栗山《伤寒瘟疫条辨》用药统计分析,杨栗山用药以苦寒清热解毒药为主,配合解表药、泻下药、利水渗湿药等运用,揭示其重视温病火热怫郁,倡导清、宣、通、利诸法并施这一重要的治疗思想,为临床治疗及...


求道
畅读VIP

375

0
杨栗山:治病须知大运辨
天以阴阳而运六气,须知有大运,有小运,小则逐岁而更,大则六十年而易。大小有不合,大运于阳岁位居阴,是阳中之阴,犹夏日之亥子时也;大运于阴岁位居阳,是阴中之阳,犹冬日之巳午刻也。民病之应乎运气,在大不在...


求道
畅读VIP

706

0
清代名医杨栗山
杨栗山是清代中州名医。多年来医籍、医刊对其籍贯载述不一。学术评议, 亦存在不实之处。兹就我们的考证, 管陈如下, 供同道参考。1 杨栗山生卒可推知, 而非不祥杨栗山, 名璿( 璇) , 字玉衡, 号...


求道
畅读VIP

482

0
杨栗山与升降散
升降散,一般认为是清代医家杨栗山所创,实际上可能最早见于明代张鹤腾所著《伤暑全书》。此书收集了历代医家的治暑良方,升降散是其中之一。张鹤腾指出,“凡患温疫,未曾服他药,或一二日,或七八日或至月余未愈者...


白术
签约讲师

683

0
查看更多
最新资源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