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穴位图


概述

颧髎 Quánliáo,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兑骨、权髎、兑端。颧,指颧骨。《黄帝内经素问·刺热》:“色荣颧骨,热病也。”王冰注:“颧骨,谓目下当外眦也。”髎,指骨空处。穴在颧骨尖处之窠臼中,因而名之,系小肠经和三焦经之会穴,有舒筋止痛之功,主治口僻、面赤。

经属

定位与取法

定位:

在面部,当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取穴法:

第1步:坐位或仰卧位;

第2步:在面部颧骨最高点下缘可触及一凹陷,即为本穴。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颧肌、咬肌、颞肌。有面横动、静脉分支。分布着面神经及眶下神经。皮肤由上颌神经的眶下神经分布。皮下组织内的筋膜疏松,以纤维束连于真皮和肌质,其间有面横动、静脉经过。针由皮肤、皮下筋膜进入面神经颧支支配的颧肌,进而入咬肌及颞肌,该二肌由下颌神经的咬肌支和颞深前、后神经支配。

刺灸法

刺法:直刺0.3~0.5寸,斜刺或平刺0.5~1寸。


灸法艾炷灸1~3壮,艾条灸5~10分钟。

功能与主治

功能:清热消肿,牵正止痉。


主治:口眼歪斜,眼睑瞤动,面痛,齿痛,目黄,颧肿,唇痈。

配伍

《甲乙经》:口僻,颧髎龈交下关主之;齿痛,颧髎二间主之。

相关论述

《针灸甲乙经》:肿,唇痈,颧髎主之。目赤黄,颧髎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口,面赤目黄,眼动不止,肿,齿痛。


《循经考穴编》:天吊风,口眼斜动并肿,齿痛。


《针灸大成》:主眼瞤动不止。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