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详细简介

郑怀贤(1897.9~1981.10 )又名郑德顺,河北省白洋淀安新县安新镇北辛街人。中国闻名中医骨伤科专家、武术家、教授。历任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常委、中国武术协会主席、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理事、全国运动医学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四川分会副理事长、成都运动医学学会主席、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系主任、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院长等职。




1897年农历十月十五,郑怀贤出生于安新县 新安镇北 辛村一个贫苦农民家中。郑怀贤幼年时,按照父母意愿,到私塾读过两年书。郑怀贤天资聪颖,塾师所教的书,他过目不忘,颇得塾师喜爱。只是后来因缴不起学费而未能继续读书。


1907年的 正月十五,新安城里“出会”,这给童年的郑怀贤以很大的震撼,从此,改变了他人生的轨迹。当时因为 白洋淀上芦苇很多, 收割下来垛成垛的芦苇最怕失火,一旦失火,各家的苇垛相连,那可就要“ 火烧连营”了。到这天下午,新安城里的少林、 五虎、龙灯、 跑旱船、高跷等各路花会都要出动,而打头阵的却是叉会。舞叉的动作 花样极多,包括“十字披红”,即叉从前胸滚过,转到后背; 穿裆,即 耍叉人左腿抬起,叉从裆下穿过去,又从右腿下穿过来;撩叉,即把叉腾空抛起,耍叉人翻个 筋斗,正好叉落下来,接住再耍……十一岁的郑怀贤看得出神,不由得跟着叉会转了一下午,第二天就去叉会报了 名学耍响叉。


到13岁,又跟新安号称“飞叉大王”的 李洱庆学飞叉,兼学接骨治伤本领,学习骨伤科8年。18岁那年,郑怀贤跟李洱庆边卖鱼边耍叉兼卖 跌打损伤的药。这时,他耍叉的本领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在 涞水、 易县一带人们为看他耍飞叉,涌上前去买他的鱼。


由于郑怀贤身手活便,人又机灵,1918年被途经这里的武术名家魏昌义看中,经过师傅李洱庆的同意,被魏昌义收为弟子,魏昌义擅长 戳脚翻子,在北方很有名气,经常游走各地切磋武艺。这样郑怀贤跟魏昌义学习了3年的戳脚翻子。后来魏昌义年迈,见郑怀贤戳脚翻子的功夫已经出类拔萃,便将郑怀贤介绍给他在北京的好友 魏金山,让郑怀贤向魏金山学习 鹰爪翻子。由于郑怀贤不仅人聪明,又非常孝敬师傅,所以3年后,他把魏金山的功夫也学到手里。同时还学到了魏金山接骨的本事。魏金山觉得郑怀贤天赋过人,于是就把郑怀贤推荐到当时中国最负盛名的武术家 孙禄堂那里,让郑怀贤在孙禄堂处深造。于是郑怀贤又拜孙禄堂为师,继续深造武功兼习医术。在孙禄堂的精心教授下,郑怀贤在太极、形意、八卦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进一步提高原来所学的擒拿、飞叉和戳脚翻子等方面的技艺,尤其得到一些罕见的治疗骨伤效果明显的药方的配制方法。在师傅的精心教授下,不但在太极、形意、八卦、擒拿、飞叉等方面造就了一身过硬武艺,而且其医术医理得到系统完善。


1926年,郑怀贤已30岁,孔子说 三十而立。所以孙禄堂对郑怀贤讲:“你不要再 跟着我了,你应该自己去外面独自闯荡了。”郑怀贤觉得自己还没有把老师孙禄堂的武功学到手,犹豫着不肯离去。孙禄堂对郑怀贤说:“你去 上海吧,存周在那里,你想学拳可以跟他学。”


1928年,郑南下上海,经孙禄堂推荐,在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国术。其先后在上海中华体育会、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西江体育师范学校担任武术教员。同时跟 师兄 孙存周学习孙氏 八卦拳。数年后郑怀贤武功大进,尤其在实战技击方面开始 显露头角。不久被沪上大亨 杜月笙看中,结为 金兰,实际上成了杜月笙的 贴身保镖。


1936年在赴柏林11届 奥运会的国术表演队的队员 选拔赛上,郑怀贤以总分第三名的成绩成为去奥运会表演的国术队员之一。选拔赛总分第一名的 张文广和第二名温敬明都对郑怀贤的徒手技击功夫钦佩不已,认为同去的所有队员中论 散手郑怀贤为第一,论摔跤张文广为第一,论 大枪温敬明为第一,论力气寇运兴为第一。


从奥运会归国后,郑怀贤名声大振,被当时的黄埔军校聘任为国术 教官,培训了黄埔军校第17、20、21、22、23期学员。在 国术馆中,郑怀贤常与师兄 朱国福交流,相互学习,郑怀贤向朱国福学习西洋拳击和日本劈剑,朱国福向郑怀贤学习八卦拳和擒拿。


抗日战争爆发后,郑怀贤被中央军官学校聘为教官教授实战技击术。期间,郑怀贤与朱国福、 朱国祯、 张英振、张英健、周 剑南、 李雅轩等结为金兰。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相互砥砺。经常一同参加交流的还有徐哲东、洪懋中等。其中无论是在散手技击上还是在推手上,郑怀贤的胜率最高,得到众人的一致称赞。因此朱国祯、张英健、周剑南、洪懋中等人都向郑怀贤系统学习 孙氏太极拳和孙氏八卦拳。后来台湾的孙氏太极拳主要就是出自郑怀贤传下的一系。


1944年,郑怀贤成都体育专科学校任教(解放后五十年代初,成都体育专科学校改为西南体育专科学校,后又改为 成都体育学院。),以孙氏八卦拳的技击功夫享誉西南。被同道称赞为西南五省八卦拳之第一人。郑怀贤八卦拳 活步推手、八卦拳散手、快摔、擒拿为西南 武林中的技击绝技,郑怀贤一生最珍视的三大技击绝艺就是孙氏八卦拳、飞叉、擒拿。


郑怀贤在西南地区四十余年,以此三大绝艺驰名全国。尤其八卦拳控人技艺,是孙禄堂先生独创的太极、八卦融合之技,郑怀贤得到真传,运用起来 闪赚腾挪随心所欲,走沾控人得心应手。郑怀贤又善卸骨、打穴、擒拿、摔跤和戳脚翻子,与八卦拳合用,其实战技术非常全面,技击实力超群。


1953年作为西南代表队武术总教练率队参加全国民族形式运动会。


1956年,由于国家体育主管部门开展 反真功夫运动,因此,研究技击术及其教学已无相应的环境。于是郑怀贤把研究的重点转到体育医疗保健方面。 1960年,郑怀贤又创办了 运动保健系(1978年更名为运动医学系)和运动医学研究室,担任主任,亲自讲授凝聚他毕生心血的正骨按摩和伤科用药的经验,全身心地投入到伤科诊疗、中药按摩的研究、教学和临床等工作中。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