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六经解二
《伤寒》一书,重点阐明了表里病变的各自特点,因为寒邪伤人,是按由表及里的次序转变的,所以此书以六经为提纲表明病变的先后顺序。寒病的临床表现,常常是表证里证相兼,所以在划分六经病证为六篇的时候,要详加辨析其中兼证的多少,于是在写作的过程中,不得不立一体例。
这个体例就是,单纯表证的归入表部,表证兼里证的也归入表部,一定纯为里证的才归在里部。假如六经症都有的,一定放在太阳篇,因为太阳为表之表。太阳症的写完,才写阳明篇,阳明结束才写少阳篇,少阳结束写太阴篇、写少阴篇、写厥阴篇都是这个体例,病证都尽量隶属于最外一层,所以在太阳篇的著述最多,而厥阴篇的内容却非常少。不是厥阴病证简略,是因为他经兼有太阳病证的,按书写体例不得归于他经,而厥阴病中兼他经病证的已经分别归入各部,按体例不得归入厥阴篇,所以等到记述厥阴篇时只剩下本经症侯和愈解时了。
另外从“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虚家亦然”以下,古本另成一篇,《玉函》中的题目是:平呕哕厥利脉症并治。成本误将其合并在一起。有的认为成本依据的版本比较少见,不知是否有依据,反正不是仲景还没完成的稿子,就是王叔和编纂的时候搞乱了。
原文:
《伤寒》一书,专明表里,以寒邪之入也,表里以次,故分六经以列其次之后先。寒病之呈也,表里恒兼,故又分六经六篇,以辨其兼之多少,于是属词比事,不得不起一例。其例纯表者入表部,兼里者亦入表部,必纯里者乃在里部。假如六经症具,必在太阳篇,以太阳为表之表也。太阳症罢,乃入阳明,阳明罢乃入少阳,少阳罢乃入太阴、入少阴、入厥阴,各取最外一层隶之,故于太阳着论最多,而厥阴独少。非略也,他经之兼太阳者,例不得入于他经,而厥阴之兼他经而已分入各部者,例不得入于厥阴,则第纪其经症及解时愈候而已。其自诸四逆以下,古另为一篇,《玉函》题曰平呕哕厥利脉症并治,成本误并之。或据成本而犹以为少,不得其故,乃曰此仲景未成之书也,否则曰此王叔和之所乱也。
关联词条:
版权声明:
本文由四君收集编校,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