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贼邪”本始含义的解说
贼邪,就是跟“太一”对立的一种“气”。太一,在天指北极星,因为他是基本不动,群星都是围绕他来运转,所以也被称为天帝;在道家指的是道,是世界的本体;在人则指正常的这个生命体。所谓跟太一对立的气,也是由于自体不能旺盛引发的。从自身来说就叫“虚”,从对立面上说就叫“贼”,两种因素作用于人体,就被称为“虚邪”,也叫“贼邪”。《内经》说:邪气者,虚邪之贼伤人也。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诸病源候论》说:冬至之日,有风从南方来曰贼风。冬至,位在北,从他对立面,也就是南面来的风叫贼风。按照这个逻辑,春分,位在东,从对面来的西风就叫贼风;夏至遇到北风;秋分遇东风、季春西北风、季夏东北风、季秋东南风、季冬西南风,都叫贼风。这种方法不是依照五行生克来的,而是按照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这八个方位,相对的方位来说的。
北方坎位的数是一,南方离位的数是九,子、午相对,北方的寒,南方的热是相互克制的。凡是炎热季节感受寒邪,或寒冷季节感受热证都按照这种方法考虑。三位、七位是相对的,卯位在东方主温,酉位在西方主凉,温、凉是互相克制的。二八、四六相对。二位的坤土近火为热土,八位的艮土近水为凉土;四位巽为温土,六位乾土为凉土。坤、巽得温热之气则皆湿土,艮、乾得寒凉之气则皆燥土。湿土从辰开始、到未最旺,燥土从戌开始、到丑最旺,所以辰、戌,丑,未相对,燥湿也是可以互相克制。
《灵枢》九宫八风篇以及《素问》:“委和之纪,眚于三”等五段经文,还有乙丑、乙未岁灾七宫,等十五段文字,也都是依照这个逻辑来论述。这种方法出自九宫、八卦理论。
出自《研经言》
原贼邪
贼邪者,太一冲方之气,因太一之气不能自旺而来也。自太一言之曰虚风,自冲方言曰之贼风,自受于人言之曰虚邪,亦曰贼邪。经云“邪气者,虚邪之贼伤人也”是也。《病源》云∶冬至之日,有风从南方来曰贼风。以此推之,则春分西风、夏至北风、秋分东风、季春西北风、季夏东北风、季秋东南风、季冬西南风,皆贼风也。其法不取五行生克,而用八方对冲。一九相对,故子午冲而寒热可以互胜,凡热极反寒、寒极反热之病准此。三七相对,故卯酉冲而温凉可以互胜。二八、四六相对,二坤热土,八艮寒土,四巽温土,六乾凉土,坤、巽得温热之气则皆湿土,艮、乾得寒凉之气则皆燥土。湿土渐于辰、旺于未,燥土渐于戌、旺于丑,故辰戌丑未冲而燥湿可以互胜。《灵》九宫八风篇文及《素》委和之纪眚于三五段,及乙丑乙未岁灾七宫十五段,文义盖如此。其原出于九畴、八卦也。
版权声明:
本文由四君收集编校,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