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李锡光:脉诊中的“心电图”的微妙关系(杨清华 何新兵)

求道

浏览:197

时间:2025-01-08

李锡光教授从临床的实践中体悟到,将心电图检查与脉诊结合起来,把心电图视作脉诊的延续,就能在更高层次上认识和了解脉象的本质。下面结合心电图知识来认识与心律失常相关的脉象,进一步了解中医脉象的现代含义。


01
迟脉

脉率在每分钟40~60次之间。
心电图表现: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伴窦房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交界性心律,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如莫氏Ⅱ型2:1房室传导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02
数脉

脉率在每分钟100~160次之间。
心电图表现:窦性心动过速,房性、室性及交界性心动过速,房扑(房室传导比例2∶1或3∶1时)。

03
疾脉

快于数为疾,脉率每分钟160次以上,脉律整齐。
心电图表现:室上性心动过速,快速预激综合征,以及与数脉大致相同的心律失常类型。

04
促脉

数而时止,止无定数(脉率快而有不规则止歇)。
心电图表现:快速的、不成联律的各类早搏及阵发性心动过速,快速型房颤。
05
结脉

缓而时止,止无定数(脉率慢而有不规则止歇)。
心电图表现:窦房传导阻滞,窦性停搏,二度房室传导阻滞(下传比例不一致时),缓慢型房颤及不成联律的各类早搏

06
代脉

止有定数(脉律不规则,但有规则的止歇)。
心电图表现:成联律的各类早搏,下传比例一致时的二度房室传导阻滞,3∶2或4∶3的窦房传导阻滞。

07
七怪脉

(1)雀啄脉连连凑指,顿有顿无,如雀啄食之状。
心电图表现:阵发性房颤、房扑,阵发性房性、结性或室性心动过速。

(2)弹石脉脉来坚而促,来迟去速,如指弹石弹石脉相当于弦与数的复合脉)。
心电图表现:快速心律失常

(3)屋漏脉:如屋漏雨,良久一滴,溅起无力。
心电图表现:窦性停搏,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逸搏心律。

(4)鱼翔脉:脉来头定而尾摇,浮浮泛泛。
心电图表现:室速、尖端扭转型室速等。

(5)虾游脉:脉在皮肤,如虾游水面,杳然不见,须臾复来。
心电图表现:房颤伴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6)釜沸脉:有出无入,如汤涌沸,息数俱无。
心电图表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快速房颤,预激综合征。

(7)解索脉:脉来动数,随即散乱无序。
心电图表现:心房颤动。

七怪脉为二十八脉以外的7种脉象,这些脉象都是由于心律失常所致,前人谓之“真脏脉”。

因为脉象毫无规则,或失去冲和之象,故认为是胃气将绝,多属死候。但在医疗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除临终时患者出现的屋漏脉外,如能积极救治,多能生还。

关于脉象心律失常李锡光教授有以下几点认识:

心律失常脉象是很复杂的。

有些心律失常者其脉律和脉率可以是“正常”的,如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便是。

几种心律失常可形成同一种脉象,如房性早搏、室性早搏都可表现为结脉

同一种心律失常又可表现出多种脉象,如房颤,可以表现为促脉结脉、涩脉、散脉,也可表现为雀啄脉、解索脉。

②脉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亦可见于心脏病以外的其他疾患

还有部分脉律失常属功能性的,如偶发室性、房性早搏,阵发性房颤等,是可以自愈的。

所以,对上述复杂情况,应四诊合参,结合心电图等检查,全面分析,然后再进行治疗。

③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脉象的传统认识上,要进一步追究脉律、脉率失常的疾病本质。

时至今日,当我们的中医师在患者首诊时见到有脉律或脉率失常,若只停留在对传统脉象的认识上,连心电图都不做,那是对患者不负责任的表现。

④就心血管病的诊治而言,脉诊中不应拘泥于“数热迟寒”之说,要知常达变。

要追究疾病的病因,在辨证的基础上辨病,做到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才能准确认识疾病的本质,用药才能得当。

如脉律失常(如结脉)、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其可见于冠心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等器质性心脏病中,也可以出现在非器质性心脏病中。

虽然它们之间可能有着相似的病机,但若只辨证不辨病,是难有好的疗效。

中医脉象的临床意义,除了用中医理论解释之外,还必须结合西医学,用生理和病理机制进行解释。

如病脉中的沉脉、弱脉、细脉等也常见于健康人。

沉脉,可能是由于血管解剖部位的深在,或是由于皮下脂肪多和肌肉丰厚所致,无病理意义。

细脉,可能是由于血管形态细小,常见于健康女性。

弱脉多兼沉,也常见于健康女性。

⑥对待中医理论,不要盲从古人所说。

比如古人说疾脉主热极,这并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很多时候出现的疾脉都和热毫无关系。预激综合征患者在发作时表现为疾脉,可以在短时间内自行终止,就与热毫无关系。

关联词条:

  • # 李锡光
  • # 切脉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桂派名老中医.学术卷.李锡光》(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杨清华 何新兵编著)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