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记陈玉峰教授

求道

浏览:382

时间:2024-06-23

那是一九八O年冬天,一个被某医院判了“死刑”的患者怀着一线希望找陈玉峰教授看病。这名患者名叫赵志,三十五岁,是个工人。他从九月份起持续发高烧,体温有时高达40摄氏度以上,经常休克。每天咳嗽多痰,痰色又黄又绿。找到陈老师时已是神乏体虚、憔悴不堪。经陈老细心诊治,仅四个月功夫,他就恢复了健康,去年春天,我们在陈老家里见到赵志的时候,他激动地说:“我没想到能活到今天,我的装老衣服都准备好了,是陈老大夫救了我。我现在都能骑自行车上街了,我这一辈子也忘不了陈大夫的大恩啊!”


是啊,自从陈老从医以来,不知有多少危重病人经他妙手抢救,重新获得了生活和工作的权利。陈老认为,作为一名医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医德。应当如孟子所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说,给别人的父母治病,应当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给别人的孩子治病,应当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只有如此,才能悉心尽力,慎重从事。陈老对待病人颇怀侧隐之心。因此,找他求治的人,无论是高级领导,还是平民百姓,他都一视同仁,以诚相待。一次他身患重感冒头痛发烧、卧床不起,正赶上赵志又来求诊,他躺在床上,以发烫的手为赵志诊脉,让儿子代开处方,感动得赵志热泪盈眶,不知该怎么感谢陈老才好。


提起陈老从医,还有一段小故事哩!那是他十二岁的时候,母亲患产后血昏,急得他手足无措,哭着跑去请村中的石老大夫大夫正在吃饭,无论他怎么哀求,大夫说什么也不肯来,只给了一包草药,陈老亲历有病求医之难,心中怨恨,遂发奋学医,并立下志愿——我若当了医生,决不效法石大夫者流。


十载寒窗,陈老诵经读史,勤求古训,精究医术,先后从七位老师习文学医,对先秦诸子学说及中医四大经典著作的重要内容钻研颇深,均能背诵如流,二十四岁在吉林市开设诊所行医,每临一症,必详询病情,细察脉道,辩证认真,处方周密,对症下药,愈者甚众,三、四年功夫,便名扬吉市,登门求医者络绎不绝。


陈老精湛的医术来源于孜孜不倦的学习,俗语说:“若要精,人前听,若要好,问三老。”陈老从来虚怀若谷,不耻下问,在吉市开业的时候,凡有专长的名望中医,他都登门拜师求教,对技术较差的年轻医生,他从不歧视怠慢,在医道上精益求精,实事求是,受到同行们的赞扬。九台县土门岭有位乔老中医,一九三八年有个伤寒病末期患者央他治病,乔被求不过,遂采取外治的方法,用红矾擦洗其身,不期而死。乔因此获罪,被九台县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乔不服,申述于吉林四法庭。陈老和另一位中医被邀出庭鉴定。在法庭上,陈老以他渊博的学识,据理力驳患者家属的无理之言。他说,“红矾是有毒之物,但内服尚需数分钟才能致死,何况涂在外表。患者当即死亡,是疾病已危,决然不是红矾中毒所致。如若不信,请将红矾涂在我身上……”法医认为陈老言之成理,当即宣布乔医生无罪,乔感激涕零,再三向陈老叩谢。


陈老以医济人,救治万千患者出苦痛。早在30年代末,吉林市十几个县的人民就为他送了题为“嘉惠医林”的大匾和一副对联,左联书“三点指青囊在肘堪羡天上石麒麟”,右联书“十万株红杏迎门待赐尚方金杵臼”。足可见陈老在医林声望之高。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陈老良好的医德和精益求精的医术堪称后世楷模。长江后浪推前浪,愿未来的中医以陈老为榜样,在思想解放、科学昌兴的新时期,为祖国医学的兴旺而奋步齐趋!

关联词条:

  • # 陈玉峰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内容来源/《长春中医学院报》1982年第4期


    作者/张天华


    编辑/魏欢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