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诊(郭士魁)
切腹又称为腹诊,古代对此种诊法很重视。
《灵枢经·胀论》上说:"夫胸腹,脏腑之郭也"。诊候胸腹之寒、热、虚、实之外,可以直觉的触知脏腑,四诊之中,此不可缺。腹诊的要点为:
1、胸脘痞气:伤寒证用下法过早,则成痞硬。中风用下法过早,则成结胸,此为常,然论中风下早未尝无痞硬,伤寒早下也有结胸,此为变。大凡从虚化的,多为痞硬,从寒化的多为结胸,应从症所见加以区别。如见阳证心下痞硬为热痞。与阳证汗出恶寒同见,为寒热痞。若少阳证误下,发热作呕,心下痞满为呕逆痞。外有阳证误下,心下痞硬,下利心烦,干呕,腹中雷鸣,胁下有水气,小便不利,成虚热水气之痞。又有与上证相同,胁下无水气,其痞急加剧的,名虚热邪气上逆之痞等。
2、腹胀:如腹胀外坚充满,手不可按之,按之则痛属实。但按之快然不痛属虚。若按其腹,凹而不起的为腹胀。腹胀肚大青筋暴起的为鼓胀。腹大而坚,状若怀孕,推之则移动的为肠蕈。
3、腹皮寒热:脐孔之上,主候胃部,以下候肠。扪其上下腹皮是寒、是热,以察知胃肠有相当之病,如伤食消化不良,则肚腹闷热,肠寒飧泄,则肚腹发凉。
4、小腹胀:脐孔以下至耻骨上际为小腹,左右两旁为少腹。扪其小腹不硬痛的,知其非实。若病邪在里属实,势必硬痛。有硬痛贝,便自利,大便色黑,为蓄血症。如小腹绕脐硬痛小便数且短,属燥粪。或扪小腹胀满,大便如常,小便不利,膀胱蓄溺,宜利其小便。
凡诊视病人,先观形色,次及耳、目、口、鼻、唇、舌诸窍,次问胸腹及小腹,再切诊脉象,扪其腹脐,则病情就了然确断。
版权声明:
本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本网搜集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