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详细内容

《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茴香丸

处方

茴香1两(微炒),附子1两(炮,去皮脐),补骨脂1两(微炒),胡桃仁1两。

制法

上为末,入胡桃同捣烂,煮糯米粥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膀胱气痛,及虚冷气下注。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空心、食前盐汤送下。

摘录
《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圣惠》卷七:茴香丸

处方

茴香子3分,木香1分,萝卜子半两(微炒),桃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别研如膏),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桂心3分,蓬莪荗3分,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槟榔3分。

制法

上为末,以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肾脏虚冷气攻两胁胀满,腹内疼痛,四肢不和。

用法用量
摘录
《圣惠》卷七

方出《证类本草》卷九引《经验后方》,名见《普济方》卷二十二:茴香丸

处方

茴香2两,生姜4两。

制法

同捣令匀,净器内湿纸盖1宿,次以银石器中,文武火炒令黄焦,为末,酒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助脾胃,进食。主

用法用量

每服10-15丸,茶酒送下。

摘录
方出《证类本草》卷九引《经验后方》,名见《普济方》卷二十二

《圣济总录》卷一八六:茴香丸

处方

茴香2两(炒),川乌头2两(炮裂,去皮脐),川楝子2两,陈橘皮2两(去白瓤),萆薢2两,地龙2两(去土,微炒),旋覆花2两,蜀椒(去闭口及目,炒出汗)2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补虚损,除风冷,壮筋骨,明耳目。主虚损。

用法用量

茴香子丸《普济方》卷二二○)。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八六


其他同名方

《儒门事亲》卷十二:茴香丸

处方

茴香8两(炒),川楝子(炒)3两,川乌(炮,去皮)3两,威灵仙(洗去土)3两,防风(去芦)3两,陈皮3两,地龙1两(去土,微炒),乌药5两,赤小豆8两。

制法

上为末,酒糊为丸。

功能主治

湿气下行,流入脬囊,大肿,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

每服3-5丸,茶酒送下。

摘录

《朱氏集验方》卷八:茴香丸

处方

苍术(水浸3日,去皮,锉,焙)2两,杜仲(制)2两,破故纸2两,川椒2两,茴香1两1钱,厚朴1两。

制法

上药以青盐三分之一,入在瓶内,酌量入水,文武火煮,水尽为度,焙干为末,酒糊为丸。

功能主治

补气血。久服明眼。主腰疼。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酒送下。

摘录
《朱氏集验方》卷八

《普济方》卷二一九引《经效济世方》:茴香丸

处方

茴香1斤(去枝梗),生姜2斤。

制法

生姜细搽,淹茴香1宿,晒,焙干为末。另研青盐末1两半拌匀,温水泡蒸饼,微炙干,研,入药末再捣千余下,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壮下元。主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盐汤送下。

摘录
《普济方》卷二一九引《经效济世方》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