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五心烦热案(柴浩然)

求道

浏览:747

时间:2023-07-12

董某,女,41岁,1976年5月8日初诊。


患者3年来每届春夏之交即感骨蒸发热,渐至手心、足心及心口灼热难堪,以至心烦不安,神疲乏力,小便色黄灼痛,曾经中西医多次治疗,均未奏效。诊时主诉同上,虽云骨蒸发热,但体温并无变化,舌质红绛,苔薄黄,脉虚数,左寸较为洪盛。


证属水亏火盛,阴虚内热。


治宜滋阴清热,方用《千金》三物黄芩汤


处方:黄芩30g,细生地15g,苦参9g。3剂,隔日1剂,水煎,早、晚空腹服。


5月20日二诊:服上方后,五心烦热及蒸热等症已减大半,舌绛及黄苔渐退,脉仍虚数。此虚热基本清退,继宜滋阴壮水,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味。


处方:细生地30g,山茱萸肉、茯苓、粉丹皮各9g,泽泻6g,山药15g,沙参麦冬各18g,地骨皮24g。5剂,每日1剂,水煎,空腹服。


此方服完后,病家来人调方云:烦热尽退,诸恙悉除。嘱原方再服5剂,以巩固之。


按:本案五心烦热、骨蒸发热虽系阴虚内热,但因虚热偏盛,故首诊柴浩然重用黄芩苦寒清热,其用量比例较原方明显加大,意在突出清热之功;后用六味地黄汤加味滋阴壮水,首尾衔接,各有侧重而获佳效。

关联词条:

  • # 三物黄芩汤
  • # 柴浩然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柴浩然》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