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简介
邵兰荪(1864—1922),原名国香,绍兴钱清人,清末民初的江南名医。据有关史料记载:邵氏从小就很聪慧,跟着他的叔父(嗣父)瑞如公常年在农村里行医,人们把他称呼为“小郎中”。他后来因为羡慕名医王馥原的医名,就广泛搜集王的药方认真加以学习揣摩,而王馥原也觉得邵氏勤勉刻苦,就把他收到自己门下,向他传授了自己的平生所学。因此,邵氏对于医理四诊全都能融会贯通,特别擅长医治温暑湿热及妇科等各类疾病。难怪那时很多人都认为,绍兴的中医,第一位就要算是邵兰荪了!
邵氏最能治疗那些疑难杂症,被他治愈的病人是很多的,只是他的个性喜欢骂人。当时很多人都钦佩他的医疗技术,但又都害怕被他所骂。邵氏诊脉时特别认真仔细,他诊脉时绝不准许病人开口说话,有时病人在他诊脉时还在陈述自己的病情,他就会脸色很难看地对病人说:“等我把脉之后,再讲你的病情;等我说错了,你再讲也来得及,何必要先开口呢!”他骂人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碰到初诊的病人是因为自己饮食不节才引起疾病的;二是因为不注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才引起疾病的;三是有的病人经过他的治疗,本来所患的疾病已有好转,但却因不肯听从他的嘱咐才又引起病情重新加重的;还有的病人是在请他诊治前已请过别的医生诊治无效才去他那里治疗的,当他看到在他之前诊疗的医生所开的药方很是不恰当时,他也会大骂一番。据当时的人说,在他那里看病,不遭受几句骂声,是很少见到的事情!不过虽然怕被他骂,但因他的医术实在高明,所以人们还是喜欢到他那里去看病!当时甚至曾经有过这样的民谣,说是“活神仙,何处逢?杨汛桥,小郎中”。
不少 前辈们都讲:邵氏的切脉,的确有其独特的功夫,他切脉之后所说的病情,真的就像他自已亲眼所见一样,有时甚至比病人自已还知道得更清楚呢!邵氏除了平时对病人认真负责,精心治疗之外,对自己的医疗技术也是精益求精,通常他若遇到病人在他那里半途停诊的话,他一定还会登门走访了解,如果服了他的药有效果则记下治验;如果是改求别的医生的,他就会深入研究自已所开处方的不足之处。正因如此,后来的不少中医界的同行也都很钦佩和重视邵氏的诊疗技术,目前有关他的遗方已集有《邵兰荪医案》5种:一是曹炳章的辑本;二是裘吉生的辑本;三是周毅修的辑本;四是林之遇的辑本;五是他女婿孙懿人的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