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详细内容

①干焦。《素问·至真要大论》:“大热将至,枯燥燔(艹^热)。”


②自然界六气之一,亦指外界致病因素之一。《素问·五运行大论》:“寒暑燥湿风火,在人合之奈何?”《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夫百病之所生者,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


③指津液缺乏的病证。见“燥者润之”。


④指阳明燥金之气。《素问·至真要大论》:“阳明司天,其化以燥。”

  • 从“风吹水干、风生水起”之象认识“辛可燥湿、亦可润燥”的双重药性(罗齐平 冯丽萍)
    背景:老师经常教导我们说:“象思维是中医学思维方式的核心,要学好中医,一定要从象而论。”近期我们学习小组以象思维讨论了“辛可燥湿亦可润燥”的双重药性,特整理成文,一家之言,诚请指正。讨论内容:罗齐平:...

    求道

    畅读VIP

    614

    0

  • 凉燥非燥——仝小林辨治凉燥证经验发微
    有关燥邪致病理论的论述自古有之。“金元四大家”之一刘完素提出“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的燥邪病机;后有吴鞠通于《温病条辨》中论及燥分温凉,“故深秋燥令气行,人体肺金应之,肌肤亦燥,乃火令无权,故...

    求道

    畅读VIP

    418

    0

  • 李时昌老师中医传承讲座:燥病
    老师:燥病很简单,你们哪个先说说看弟子甲:燥病我认为就是津液少,津液亏虚。老师:有哪几个症型?众弟子:凉燥,温燥,阴虚肺燥,血虚风燥,脏燥?老师:外燥就包括了凉燥,温燥,此外还有内燥。我今天反复强调五...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707

    0

  • 董妍:论燥为阴邪
    关于燥的性质通常有两种认识,一为燥邪属热从火而化,在《秋燥论》中指出“金位之下火气承之”创立清燥救肺汤以治肺燥。另一种认为燥邪属寒,如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指出“燥属小寒”而批驳前人燥属热之论。《素问...

    四君人参

    647

    0

  •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