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变化三子汤,痰热哮喘尝

四君人参

浏览:252

时间:2022-01-12

三子养亲汤原为韩懋所立,药味少而药力专,以其降气消痰定喘之功较优,故为临床治疗痰喘证之常用方剂之一。然方中3 味药性皆偏温,特别是白芥子温热之性更强,故用本方治疗寒喘或一般痰喘而无热象者较为适宜。然临床所见之痰喘证,并非都是寒喘。常见一些慢性痰喘病人,每因兼挟火热之邪而使痰喘加重(此时与西医所称的“肺内感染”颇近似)。在这种情况下,再刻板套用三子养亲汤,就不太适宜了。有感于此,余将韩氏三子养亲汤稍事变化,即以葶苈子易下白芥子,如此则使该方由温变凉,用治痰喘而兼有火热证候者,药病相当,力专效宏。

葶苈子,味辛苦,性寒,入肺、膀胱经。《药性论》谓其“利小便,抽肺气上喘息急,止嗽”。《开宝本草》谓:“疗肺壅上气咳嗽,定喘促,除胸中痰饮”。总括其功效为:泻肺行水,消痰定喘。因而可代白芥子而用之。但此二药的功效并不完全相同,除了药性一温一寒外,葶苈子偏于泻肺行水,降泻之力大于白芥子,而白芥子偏于利气豁痰,快膈消痰则略胜一筹,是以变化后的三子养亲汤降气定喘之效更速。

或问,韩懋在《医通》中云:凡老人苦于痰气喘嗽,胸满懒食,不可妄投燥利之药,反耗真气。此用葶苈子之快利,岂不违背韩氏之宗旨?答曰:葶苈子虽较白芥子快利,但亦并非峻烈之品。对此《本草正义》早有议论……其亦知实在性质,不过开泄二字,且体质本轻,故能上行入肺,而味又甚淡,何至猛烈乃尔。证之于临床,余每用葶苈子10g,甚至有用至15g者,并未见有类似大黄的“推墙倒壁”之功,很少有泻者,顶多稀便而已,所以葶苈子的开破之力并不甚猛。再者,“有是病当用是药”,正如《本草正义》云:然肺家痰火壅塞,及寒饮弥漫,喘急气促,或为肿胀等证,亦必赖此披坚执锐之才,以成捣穴犁庭之绩。另外。就三子养亲汤本身而言,亦是旨在开破,泻实祛邪,乃为标急而设,一俟痰气开通,喘急渐平,自应从本图治。

余多年临床体会,用变化三子汤治疗痰喘见有火热征象者,泻肺利气、消痰定喘,见效为快,疗效亦更佳。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康广盛,摘自《北方医话》,由四君收集编校。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