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绕不开的一段针灸史

兼山

签约讲师

浏览:458

时间:2020-09-02

《兼山广义针灸学讲座》节选


讲针灸的话我们绕不开一段历史,那就是民国这段时间。这里有个大背景就是当时的中医费存之争。现在回头来看这段历史对中医学是有正面作用的。他促使我们用现代化的眼光来看待中医。在这之前很多中医也是稀里糊涂的,很多医家也是对中医充满疑惑。比如王清任王清任也算是一个大医家,留下了很多经典的方子。但是我们看《医林改错》的时候发现他对中医典籍的一些描述也是有很多困惑的。所以不惜跑到乱葬岗去搞解剖。
 
我是很喜欢王清任这个人的,因为他有探索精神。实际上有疑问的中医不止王清任一个人,但是大多数选择了稀里糊涂,对于一些搞不懂的地方就去牵强附会的解释。但是王清任比较较真,他说“  古人曰:既不能为良相,愿为良医。以良医易而良相难。余曰:不然。治国良相,世代皆有;著书良医,无一全人。其所以无全人者,因前人创著医书,脏腑错误;后人遵行立论,病本先失;病本既失,纵有绣虎雕龙之笔,裁云补月之能,病情与脏腑绝不相符,此医道无全人之由来也。”
 
有些东西搞不清楚“纵有绣虎雕龙之笔,裁云补月之能”也是不行的,所以王清任在解剖上下了很多的功夫进行探索。当然很多观点限于当时的条件是不对的,比如他认为经络就是血脉,这个并不完全正确。我们知道余云岫写了《灵素商兑》来批判中医,在《经脉络脉》这一篇里他说了一句话“所谓经脉者,兼包今日之动脉及深部静脉也,而灵素误以为皆动脉也”。余云岫这个人我也比较喜欢,他对内经的研究可能比我们现在这些自称中医的人要深入的多。很多人说他提出经络就是血脉的观点是因为不懂中医。但是王清任可是懂中医的而且还是大家啊。王清任也是同样的观点。后来唐容川受王清任的影响比较大,也基本持相同的观点。
 
说这些是什么意思呢?在当时中西医学交锋的时候无论是中医本身还是这些反对中医的人都在反思中医
 
反思中医的时候其中有一个问题是绕不开的,那就是我们的经络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关于经络实质的问题那个时候产生了一次大的争鸣。这个时候有个人出现了,那就是承淡安老先生,他是中国近现代对针灸医学影响最大的一个人。如果我们要知道当今的针灸医学为什么是现在的样子,这个人是绕不开的。
 
承淡安原本是中医,后来又到日本游学。当时日本对经络的研究要比我们先进的多。日本从明治维新就开始进入近代化了,我们知道明治维新是1868年。余云岫写《灵素商兑》的时候是1919年,这里面差了五十年呢。其实明治时期日本有很多汉医的大家。杨守敬是较早的到日本考察汉方医学的人,他去了之后还是很震撼的。回到中国之后说了一句话“浅田宗波和森立之是日本医界的泰斗,其学术渊博,先进中国医界无人能及”。杨守敬在褒扬日本这两位大医家的同时也是表达了对国内中医的失望。
 
浅田宗波这个人我很喜欢,一生的成就很大。去世出殡的时候沿途的店面自发歇业,日本的各界名流都来送别他据说有上万人之多。当时有个对联“栗园之前无栗园,栗园之后栗园无”,栗园是浅田宗波的号,意思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见日本对他的评价之高。
 

但是历史的滚滚车轮是不会把任何人放在眼里的。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也面临汉医和西医的交锋问题。明治维新的第二年日本就设立了一个医学校,这个学校里设置了一个部就是大名鼎鼎的皇汉医学部。可惜没过几年日本也出了个“余云岫”这哥们是个军医叫石墨忠德。在他的搅和之下黄汉医学部就给关掉了。日本的汉医就此没落了几十年。


当时的情况像极了我们民国时候的中西医的斗争。民国的时候我们中医出了恽铁樵陆渊雷两个大将。日本那时候也出了两个大将其中一个就是经方派非常熟悉的汤本求真,汤本求真实际上是西医出身,这个人就不说了因为大家对他太熟悉。
 
针灸界也出了一个大将叫大久保适斋,有意思的是这个人也是西医出身。他提出了一个观点,针刺就是神经刺激术,经络神经说可能就是针灸现代化的开端。当时日本还有一个针灸的大家叫泽田健,和大久保适斋不同泽田健是个遵古派的针灸家,他的学术代田文志把他的学术总结成了一本书《针灸真髓》。这本书大就比较熟悉了,最早的时候就是承淡安老先生翻译的。
 
大久保适斋是不是针灸现代化的前驱我们不好说,但是他对针灸的影响实在太大,中西医的结合就这样在针灸医学上开了个很大口子。经络神经说对承淡安老先生是影响也非常大。1931年承淡安老先生写了《中国针灸治疗学》,这本书出来之后也在不停的修订,六年里面出了八版,在《增订中国针灸治疗学》里面他有一句话“针灸原理,不外流通气血,简言之刺激神经增加血行”。这对中国针灸医学的影响是非常之大的。

 
而且作为澄江学派的掌门人,他培养出来的人才也非常多,像程莘农杨甲三邱茂良、扬长森、谢锡亮这些针灸界举足轻重的大家都是他的学生。当然在这之前中国到日本留学的医学生也很多,他们受经络神经说的影响也比较大,但是这些医家的影响力和承淡安老先生是没法比的。
 
除了承淡安之外还有一个人对现代针灸的影响也是举足轻重的。那就是朱琏老先生,她应该是近代最有成就的女性针灸家。1951年朱琏出版了《新针灸学》这本书的理论基础就是经络神经说。我们现在熟知的轻刺激为补法重刺激为泻法,就是基于针刺的刺激强度对神经的兴奋和抑制原理。当年这本书是朱德题词董必武作序,是新中国成立以后针灸科学化的开山之作。这本书当时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上都很有影响力。
 
所以啊我们要讲一下这段历史,到目前为止经络神经说依旧是经络实质的主流学说。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也创造出了很多的疗法,比如石学敏院士的醒脑开窍法等。

关联词条:

  • # 针灸疗法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已授权四君发表使用,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