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小病案
今上午有一腰疼患者,述半个多月前去干泥瓦工(垒墙),两天后出现腰疼伴有下肢麻困感,在当地拍片后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遂按当地医生开的方吃药(具体何药不详)外用膏药(央视广告某知名品牌膏药),经过十余天内服、外贴,症状不但未愈,却反而加重,变得弓腰驼背状,不敢直腰,直腰、走路、转身即疼,卧床休息后才能有所缓解。后经亲戚介绍预约来我处,来时患者呈弓腰驼背姿势,走路略显破行。
查体:俯卧位腰背僵紧,腰骶处无压痛,L4/5棘突压痛明显,右侧L1/2横突处僵紧、压痛明显,右侧环跳处筋结反应压痛明显。俯卧位左腿后伸时引出右侧腰骶部及臀部疼痛伴沉困感,当右腿后伸时,引出右侧症状加重。仰卧位右侧直腿抬高时,右侧症状出现,左侧直腿抬高呈阴性。胸椎向右侧弯,胸腰结合处明显,腹部肌肉张力高。
处理:先予以针刺双侧L4/5夹脊,腰骶三角,坐骨点(针感放射至腿部)环跳处反应点(针感亦向下放射)红外线灯烤留针半个小时,起针后腰背肌肉已有松软,双腿交替后伸症状消失。又予以胸腰结合处拨筋手法、腿部点按,腹部手法松筋散结,胸椎、腰椎手法复位。
术毕,直腿抬高均未再引出症状,下床活动,左右转腰已无不适,直腰后伸时略感不适,患者自感治疗一次比吃十余天药好的快,告知其锻炼方法,嘱其回家锻炼,注意保暖,莫干重活,莫食生冷,后期不适再巩固!
通过患者自身的情况可以分析一下,患者平素干粗活多,身体素质强,因其过年期间休息未干活,年后干活后才突发腰痛,或是身体尚未适应如此强度劳作,身体用力不均衡而呈现出应激性损伤,从而引起错位现象,症状加重后又受人体生物力线的影响,出现代偿性弓腰驼背。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不通则痛,疼痛说明有瘀滞,采用针刺之法,先调局部的经络以通路,酸沉(不荣)说明局部气血不足,上部气血不能下行濡养所致,针刺以调气血下行。
气养血,血养筋,气以筋为轨道,因此再予以拨筋散结手法,将筋逐渐梳理开,通路打开后,气血通畅以养经筋,气血没有了阻滞,症状也就缓解了。再者施以正骨复位手法,恢复其筋骨力线,使其气血更加顺利通过。『骨正筋柔,气血以流』理其筋,平其骨,做手法应该筋骨并重才是!
总结:其实我们在看待患者问题时,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总是盯着一个方向不放,如此便局限了思维。如果只是盯着椎间盘突出不放,那么在西医的眼里这个可能就是个大问题,得手术!
借用中医鬼谷子师叔前些天的话来说:用纯中医伤科思维看病,不要管他是不是腰椎间盘突出,是不是腰肌劳损,是不是骨质增生,在你眼里,他就是一个筋骨、气血的问题而已!因为你是一个纯中医,你的视角就是一个纯中医视角,其实中医入门了,这个病案一点也不神奇,西医的角度认为他很严重,所以才会傻眼,越治越重!
是啊!简单,是最高的境界。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从简单到复杂再精炼为简单。简单,开始是一种单纯,最后会是一种高度的浓缩!
关联词条: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潘要治,由四君收集编校,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本站联系处理。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