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切脉手法辨正

白术

签约讲师

浏览:651

时间:2020-08-15

由上述之脉象变化及病理,识者当可明见此三组脉象-「六病」,「五脏」、「六气」脉之综合配法,在临床诊断上实妙用无穷。其深奥之境界,实远超过「叔和十卷脉经」之范围,更远非传统二十八脉可比。


再者,传统医经中所述切脉之手法,亦多有不当,临床时不能与实际相和。故笔者不得不将正确之「手法」,略述如下,以求更精确之诊断:


(一)切诊时,当先以医者之左手切病者之右手,再以右手切病者之左手,不可以单手切病者双手之脉。病者右手之动脉博动应全身「气」之进退,亦主肺循环之状况、属阳、属表,故当先察其外经之病理变化于此。左手主全身「血」气之衰旺,亦为体循环之状况。属阴、属里,故次当察其血分之病变于此。


(二)定位法:医者运用自己之双手时,均应自病者之外(桡)侧切入,先将食指之中心平搭于病者腕后第二道横纹之上,此为寸,再下中,无名二指,使三指务必平按于病者之脉管上,万不可用指尖切脉。此时可用医之大指顶住病者之腕背方可自由施力。


传统之脉法均称腕后之高骨为关,实不知根据何理,临床时百无一验。腕后之高骨实应在本法所述之寸关之间,方为正确。


至于脏腑之分配:应如下述:


(一)右手


(1)右寸之脉象属肺之病理变化。其脉「浮沉皆有力」。肺虽与大肠表里,但大肠之病脉,应视「短脉」之有无而断之,并非浮取为大肠脉,沉取为肺脉。左右三部脏腑病变之断法皆同此。医者不可不知。 


(2)右关属睥,脾胃相表里,「微沉」为脾脉,「短」则为胃脉。


(3)右尺为先天肾气,其脉言「微沉有力」。亦主三焦利水之功能。如见「大而长」之太阳膀胱脉,则主泌尿系统之病变。


(二)左手


(1)左寸属心,其脉「微钩,微浮而有力」,心与小肠表里,如见「大而长」之太阳脉始为小肠之病变。


(2)在关属肝,其脉「微弦」。肝胆相表里,如见「弦大而浮」,有力之脉则为少肠胆之相火。


(3)左尺属后天肾气,主生殖、发育,平脉当「微沉而有力」,如大而长之见膀胱脉,亦主泌尿系统之疾。


以上所述各节,多略与传统脉学相左,但无论脉理或手法均经笔者多般临床印证,千锤百炼,决无疑问。


结 论


中国传统之文化及发明者甚多,而其中最深奥难精者莫如医学,经数千年时间之流傅,其术虽可知,其学则难明。其术虽可治病,其学却流於固陋而无法尽知。笔者尝遍翻古书,见古代各医家论病之理,多喜着眼於症状之变化,长篇大论,辨之不休。殊不知症状者,及正邪交争之表现尔,并非疾病之本体,而论治之际,常为一药之取舍而争论不已,或为一方之选用夸己而非人。言之颇似成理,实则争者不过表面之假象而已。本末倒置,对疾病之本质特性,来龙去脉根本无法深入掌握。究其因者,实乃不明脉理之故也。


中华医学内涵精奥无比,惜医者非流於死板之古文教条,顽固不化。即或挟秘而自珍,至死不传。以至今世医家知脉者百不得一,而以现代精神钻研脉理者,更如凤毛麟角;如此伟大之中医脉学焉得不流於暗味而失传?


笔者多年潜心研究临床脉诊,略有所得,虽不免疏漏,仍不敢藏私,特藉此篇求教於中医先进前贤,望我辈医者能共同集思广义,更透发其性能,认取其价值,以我炎黄子孙之智慧毅力,不难将中医脉诊之精华,光耀於全世界也。


民国七十二年於容平中医脉理研究中心


关联词条:

  • # 切脉
  • # 切诊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由四君收集编校,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