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医用散生胀满,朱肱做汤病得痊
朱肱,自号无求子,宋湖州人,邃于伤寒。南阳太守有疾,时医用小柴胡散,连进三服,胸满甚。延肱。曰:用药是也,但宜煎汁,乃能入经络攻病,今为散滞上,宜乎作满。因煮二剂服之,疾顿瘳。
在南阳,太守盛次仲疾作,招肱视之。曰:小柴胡汤证①也,请并进三服。至晚,觉胸满,又视之,问所服药安在?取视,乃小柴胡散也。肱曰;古入制㕮咀②,如麻豆大,煮清汁饮之,名曰汤。所以入经络,攻病取快。令乃为散,滞在膈上,所以胸满而病自如③也。因旋制自煮以进,两服遂安。(《名医类案》卷一)
〔注释〕①小柴胡汤证:指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②㕮(fù府)咀(jǔ举):古代把药物咬成粗粒入煎剂,后世改为用刀切碎,仍通称㕮咀。③自如:自若,象原来的样子。
〔评按〕取得较好疗效的关键,不仅在于认病清,辨证准;更在于选药精,制剂良。汤者荡也,荡涤病邪,取效最速;散者散也,便于服用,节省药物。本案小柴胡汤用散而无效,用汤则遂安。可见剂型的变更,对疗效的影响甚大。临床应把握不同剂型的特点,才能适应繁纷复杂的病变。
关联词条:
版权声明:
本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本网搜集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