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罗本清:读书感悟

求道

浏览:65

时间:2025-04-03

形神失合,百病丛生。有生命的人是形和神的统一体,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素问·调经论》载:“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而此成形,志意通,内连骨髓,而成身形五脏。”张介宾亦曰:“形者神之体,神者形之用,无神则形不可活,无形则神无以生。”精辟地阐述了形神相生、相依的关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亦载:“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明确了心理活动是在物质基础上而产生,如形神失衡,病痛将至。《素问·生气通天论》还论述了人体阳气的重要性及生理功用,将人体的阳气比作自然界的太阳,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一理论对《内经》分析许多疾病的病因、病机以及治疗法则的确立,均有极大的影响。《内经》所论外感发热疼痛咳嗽、痹症、积症、水肿等病症皆从伤阳的寒邪论治,主张补阳气为主,即《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劳者温之”、“损者温之”等。这一理论体现出《内经》对人体阳气的重视。后世医家亦多崇尚,如张仲景李东垣张介宾等,用药皆偏于温热。对于形神失合,《素问·举痛论》已明确指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喜、怒、思、悲、忧、恐、惊谓之七情。又分属于五脏,以喜、怒、思、悲、恐为代表,谓之“五志”。因此,情志所伤,可病及相关脏腑,导致不同的疾病。正如《素问·宣明五气篇》指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对于强身防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人与天相应”,亦是祖国医学的基本思想。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命之源和生存空间,自然运动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表现在个性偏差,行为异常,社会适应不良等,出现相应的不同生理、心理变化和病理现象。正如《素问·汤液醪鳢论》曰:“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驰坏,荣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素问·疏五过论》亦曰“故贵脱势,虽不中邪,精神内伤,身必败亡。”另外,部分藏象的功能是从自然现象总结出的,如从“天气下为雨,地气上为云”这一天、地、云、雨之气的转化,类推出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及“地气上者属于肾”,从而使后世得出“肺为水之上源,肾为水之下源”的理论。
总之,祖国医学创立了“形神合一”、“情志与五脏相关”、“人与天地相应”等基础理论,情志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患者要以情胜情、心理疏导、心理制约、心理引导等相关思想为指导,配合药物等治疗手段,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关联词条:

  • # 罗本清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本网搜集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