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下法未必全在降

四君人参

浏览:470

时间:2022-09-29

年前吾治一中年男子,周身皮肤焮红瘙痒,彻夜难寐,伴腹痛便秘,已1周未大便,曾用抗生素配合灌肠,效果不显。余拟泻下通便合疏风凉血方,患者前后服药近10剂,但诸症减而未已,大便通而复秘。窃思药不中的,其中必有缘由。


遂耐心询问,穷究病史,始知患者3年前曾发现患“胃下垂”,症状表现乃一派中虚气弱之象,惜未能认真疗治。故于原方中酌加升麻柴胡等升提之品,竟服2剂而便通痒止,再以补中益气方药善后而安。


六腑以通为用,然惟有升降得道,腑气方能畅通。是案素有中虚气陷之证,故必略佐升提,有升有降,奏功自易。清代名医怀抱奇运用下法,主张“宜升不宜降”即为此意。可见临证运用下法,未必全在于降,配伍贵在权变,万不可因一方、一案而印定眼目。

关联词条:

  • # 升降浮沉
  • # 升降失常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项平,摘自《长江医话》,由四君收集编校整理,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