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条口穴治疗肩周炎

四君人参

浏览:624

时间:2022-05-15

条口穴属于足阳明胃经,阳明经多气多血,如其平调,内外得养,五脏皆安。针刺条口穴,能鼓舞脾胃中焦之气,令其透达四肢,驱除风寒湿邪,促使滞涩之经脉通畅,濡养筋骨,通利关节。


肩周炎又称“漏肩风”、“五十肩”,历来的治疗大多比较重视外邪,而贺老提出该病的病机首先是正气虚弱。结合《素问》中“背为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的论述可以看出,如果失去正常的生理功能基础,则外邪才会乘虚而入。


由表及里,阻滞经络气血的通畅,导致不通则痛的病理表现。采用条口穴治疗本病,效果满意,轻症、重症均适宜。轻者针到病除,短期可愈。重症可配合火针点刺,隔日或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5~10个疗程可愈。


针刺时可深刺,条口直透承山。《医学举要》曰:“若外邪为患,当从太阳经治......”。承山穴属足太阳经穴,透刺后,加强了祛除外邪之力。


【验案举例】


病案一


王某某,女,50岁。


主诉:肩部疼痛数年。


现病史:右肩部疼痛,抬举不便,逐渐加重,阴天疼痛更甚,背部畏寒,有沉重感,后项部僵硬,连及右侧头部及肘关节作痛,右手指板滞感,心烦,睡眠欠佳,食欲尚好,大便干,小便正常。


望诊:舌苔薄白。


切诊:脉弦,沉取无力。


辨证:正气不足,风寒湿三邪侵入肌肤,阻于经络,流于关节,血气不通而致肩痛


治法:祛风寒,通经络


刺法:取患侧条口穴,深刺,不留针,平补平泻手法。


针1次后减轻,同法针7次后痊愈。


病案二


肖某某,女,47岁。


主诉:右肩部疼痛4个月。现病史:自述右肩臂疼痛已4个月之久,阴天及夜间疼痛加重,不能抬举,臂外展、后伸尤为困难。右手拇、食二指有时胀痛,伸屈尚可。曾在某医院针灸治疗,症状未显著减轻。食纳尚可,二便调。


望诊:舌尖红、苔白略腻。


切诊:脉细弦。


辨证:体质素虚,卫外不固,感受风寒湿之邪,稽留经络、关节之中,阻滞气血运行,以致肩臂作痛,抬举困难。


治法:先补后泻,在补正气的基础上,祛除风寒湿三邪,以达到通经活络,宣通气血之目的。


取穴:条口、压痛点(阿是穴)。


刺法:条口,深刺,不留针。压痛点(阿是穴火针点刺。


针3次后症稍减轻,经几十次治疗,约3个月,终告痊愈。


病案三


麦某某,男,54岁,美国大使馆,2002年4月20日初诊。


主诉:左肩疼痛8个月。


现病史:初起因搬重物致左肩部拉伤,局部疼痛,后去滑雪时又局部拉伤,渐出现左肩部活动功能受限,疼痛渐加重,呈烧灼样疼痛


一个月前在美国华盛顿某医院做手术,术后症状无明显改善,仍疼痛,活动仍受限,向前平举幅度小于45°,后伸小于30°,故来就诊。纳眠可,二便调。


辨证:气滞血瘀。


治法:行气活血。


取穴:条口缪刺右肩相应部位。并嘱患者活动患侧肩关节。


留针过程中患者即感疼痛减轻,活动范围明显增大。向前平举约70°,后伸约30°。

关联词条:

  • # 条口
  • # 肩周炎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谢兴才、王桂玲,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