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原文

桂枝 (去皮) 三两,甘草 (炙) 二两,生姜 (切) 三两,大枣 (擘) 十二枚,附子 (炮,去皮,破八片) 一枚。

拆算现代剂量

桂枝(去皮)45g,甘草(炙)30g,生姜(切)45g,大枣(擘)12枚,附子(炮,去皮,破八片)20g。

用法

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将息如前法。

备注

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附子

相关条文

伤寒(1条):
【22】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各家论述

许宏金镜内台方议》:

太阳病,发汗后成漏者,为真阳虚脱也,故与桂枝加附子汤,以温其经而复其阳。今下后脉促胸满微恶寒者,亦为阳虚阴盛,邪在胸中,不可发汗,只得与附子以复阳温经,与桂枝以散其邪也。


柯韵伯《伤寒附翼》: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若更见微恶寒者,去芍药方中加附子主之。夫促为阳脉,胸满为阳证,然阳盛则促,阳虚亦促;阳盛则胸满,阳虚亦胸满。此下后脉促而不汗出,胸满而不喘,非阳盛也,是寒邪内结,将作结胸之脉。桂枝汤阳中有阴,去芍药之寒酸,则阴气流行而邪自不结,即扶阳之剂矣。若微见恶寒,则阴气凝聚,恐姜、桂之力薄不能散邪,加附子之辛热,为纯阳之剂矣。仲景于桂枝汤一减一加,皆成温剂,而更有浅深之殊也。


陈修园《伤寒论浅注》

不但误汗,而阳亡于外。设若误下,亦致阳衰于内……阳亡于外,宜引其阳以内人,芍药在所必用。阳衰于内,宜振其阳以自立,芍药则大非所宜也……若脉微恶寒者,为阳虚已极…恐姜、桂之力微,必助之附子而后可。4.陈修园《长沙方歌括》:若见恶寒,为阳虚已极,徒抑其阴无益,必加熟附以壮其阳,方能有济。


章楠伤寒论本旨》:

此方既以附子之纯阳易芍药,而反不减生姜者,以其恶寒,不特因误治亡阳,而表邪犹未去也。故以附子甘草大枣固元阳,仍藉生姜桂枝达表去邪,而与桂枝去芍药汤证治大异也。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