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散及汤方证
半夏散及汤方:半夏(洗)、桂枝(去皮)、甘草(炙)。上三味,等分。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服散者,以水一斗,煎七沸,内散两方寸匕,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半夏有毒,不当散。
〖方解〗本方即桂枝甘草汤加半夏而成。半夏辛温,降逆化痰,《神农本草经》认为“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又认为“桂枝,气味辛温无毒,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与半夏合用,利咽喉而治肿痛,更以甘草缓急止痛,少少咽之,亦使渍患处也。合于桂枝甘草汤中,则可知是治疗桂枝甘草汤证又见咽喉肿痛者。已知桂枝甘草治在太阳,半夏温中化痰,因知本方是治外邪内饮证,当属太阳、太阴合病治剂。
〖按〗咽痛证最忌大发汗,故本条以少阴病冒之。但此并非真的少阴病,用少阴病提纲衡量自明。而本方亦并不是治疗少阴病的方剂,应属太阳病合并寒饮,如同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等为外邪内饮类证,或称太阳、太阴合病治剂。
【讨论归经】本方当属太阳太阴合病证。
【临证思辨】本方证的辨证要点:咽痛,有表证而口不渴者。咽痛以急性发作常见,也有慢性发作者。多见于急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当出现表虚证,更确切说呈现桂枝甘草汤证时,也可用本方。临证要注意,小柴胡汤证的咽痛也常见,应细审属何方证。
如治验:张某,男,51岁,河北灵寿县中学工友,1968年11月26日初诊。咽痛3个多月,曾以清热解毒、养阴清咽等法治疗无效,医院认为是喉癌。视其咽喉,双扁桃体及咽后壁皆有多处脓点,常头痛,汗出,恶寒,口中和,不思饮,舌苔白腻,脉沉细,两寸浮。
关联词条: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解读张仲景医学-经方六经类方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最新资源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