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夜半发热案(柴浩然)

求道

浏览:735

时间:2023-07-12

李某,女,25岁,1993年8月18日初诊。


患者5年来,每届3月至11月夜半发热,体温高达39.5℃~42℃,至天明热退无汗,若于发热时稍有汗出,发热即退。发热时全身皮肤出现不规则红斑,消退后皮下有结节,某医院诊为结节性红斑。诊时见舌质淡红、尖部剥脱少苔,脉弦细而数。


证属阴虚内热,迫血外泄。


治宜滋阴清热,方用《千金》三物黄芩汤


处方:生地30g,黄芩15g,苦参12g。4剂,水煎,空腹服。


8月24日二诊:服药1剂后夜半发热停作,精神、食、眠均佳,但近两天咽喉疼痛,继用上方合桔梗汤化裁。


处方:生地24g,苦参15g,黄芩桔梗各9g,甘草6g。6剂,水煎,空腹服。


9月3日三诊:服上药10天仅有4天夜半发热,咽痛消失。继用上方合青蒿鳖甲汤化裁。


处方:黄芩青蒿知母、粉丹皮各9g,苦参15g,生地24g,鳖甲(打碎先煎30分钟)30g。6剂,水煎,空腹服。服完药后,夜半发热消失,3月后随访未见复发。


按:本案夜半发热,天明热退无汗,虽系高热,但舌红少苔,脉弦细数亦属阴虚内热。柴浩然首用三物黄芩汤滋阴清热即获初效,继合桔梗汤清利咽喉,终合青蒿鳖甲汤养阴透热,使5年痼疾霍然而愈。

关联词条:

  • # 三物黄芩汤
  • # 柴浩然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柴浩然》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