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表面瘙痒案(郭庭和)
蒋XX,女,44岁,1980年1月16日就诊。
自述患神经官能症十年之久,经常头昏头痛,胸肮痞闷不舒。1979年8月起,感到舌表面瘙痒难忍,除睡眠外,无好转之时,常以牙刷刷之亦无济于事。皮肤无瘙痒感,兼有咳嗽喉痒,咯痰不多,食欲减退,有时泛恶。曾服用中西药,未见明显效果。察舌体有散在性瘀斑,苔薄白,无其他异常征象。脉象弦细,周身皮肤无过敏性皮疹。脉症合参,乃瘀之为患。拟理气活血化瘀通络之法,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丹参12克、当归10克、枳壳9克、桃仁10克、川芎7克、红花5克、橘红7克、桂枝7克、赤芍9克、白芍9克、杏仁10克、桔梗7克、茯苓10克、柴胡5克。
服上方五剂后,舌瘙痒已见明显好转,舌瘀斑亦见消退,食欲略振,仍有咳嗽喉痒。予原方加旋覆花10克(包煎)。服十剂后,诸症均愈,乃停药。同年9月随访,未见复发。
[编者按]舌痒之证,古书未载。主治者从舌有瘀斑断为瘀血所致,以调气化瘀治愈。虽说此乃“神经官能症”,但解除了病人的痛苦,总是有价值的。所谓“神经官能症”,因目前之仪器手段不能查出客观异常而被医家所不重视,甚至对病人持讨厌态度,而病人的痛苦是客观存在,且此等病人为数颇多,已是临床上最常见疾病之一,医者以“济世活人”为天职,岂有不重视,不同情、不研究之理!
关联词条:
版权声明:
(江苏丹阳县延陵中心卫生院郭庭和:《中医杂志》1982年第8期)
发布评论:
字数统计 |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