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病源候论》版本流传考(乔文彪 孙理军)
《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论述各科病证的病因、病机、证候内容的专著。对于本书的作者、成书年代及卷数,目前学术界的共识为本书由隋朝医官巢元方等编撰,成书于隋·大业六年(即公元610年)。全书共50卷...


求道

506

0
西池集
西池金母少女太真王夫人著孚佑帝君回春子注序盖闻乾健统天,坤顺得主。资生之道,含二炁以絪缊。交泰之和,统三才而埏埴。德言工貌,坤道云全。淑慎温柔,阃仪斯著。至于夙钟灵气,生具慧姿,锦织回文,犹受连波之憎...


求道

393

0
脉诀考证
脉诀非叔和书 晦庵朱子曰∶古人察脉非一道,今世惟守寸关尺之法。所谓关者多不明,独俗传脉诀,词最鄙浅,非叔和本书,乃能直指高骨为关。然世之高医,以其书赝,遂委弃而羞言之。(跋郭长阳书)东阳柳贯曰∶王叔...


求道

400

0
李可用陈士铎《辨证录》引火汤赏析
引火汤组成:熟地90g,天麦冬各30g,巴戟天30g,五味子6g,云苓15g。李可擅用本方治肾阴下亏,龙火上燔,离位上奔,可见种种上热见证:头痛,头晕,牙痛,齿浮,鼻衄,面赤,目赤,心悸暴喘,耳鸣如潮...


求道

463

0
《辨证录》阳痿五脏辨证用药浅析及应用体会
“阳痿”, 是指男性在性生活时阴茎不能勃起或虽能勃起但勃起不坚无法插入阴道进行性交的一种病症, 现代医学称为勃起功能障碍 (ED) 。引起阳痿的原因很多, 有资料认为精神方面的因素占90%以上。中医学...


求道

434

0
陈士铎脏腑辨证论治痹证经验(庞枫韬,唐晓颇等)
痹有四意,一指病在阴者的总称,二指闭 塞不通,三指顽麻不仁,四指痛风历节病,即今之风湿病、关节肌肉疾病,痹之含义不外乎不通闭塞之义。古代医籍中记载的“历节”“大偻”、“骨疽”“燥病”等症皆为痹证类疾病...


求道

402

0
清代医家陈士铎与沈菊人治疗妇人血崩学术思想异同探析(张璐,张鼎,等)
血崩,沈又彭解释道:“血大至曰崩,此是急病。”[1]《素问·阴阳别论篇》提到:“阴虚阳搏谓之崩。”提出了“崩”的病名,同时解释了其发病机制。这为后世崩漏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崩在《中藏经》中称为血崩,《金...


求道

487

0
陈士铎对“心肾不交证”的理解与临床治疗
清代医学怪才陈士铎对“心肾不交证”的理解与临床治疗,集中体现在其代表著作《辨证录》的若干方剂当中,研习这些方剂,对深入认识“心肾不交证”具有重要意义。(一)直接交通心肾法此法直接从治疗心、肾入手以交通...


求道

447

0
陈士铎《辨证录》辨治呕吐妙法撷菁(张丰煦,刘维明)
《辨证录》是清代名医陈士铎的重要著作,全书总计15卷,共分为126个疾病门类,涉及内外妇儿各科。陈士铎在这部论著中重视辨症状,抓主症,叙述每一例病证的主要表现时,言简意赅描述主要症状,而略论舌象、脉象...


求道

510

0
乾隆钦定医书之大成《御纂医宗金鉴》
《御纂医宗金鉴》简称《医宗金鉴》,全书共90卷,是中国综合性中医医书中比较完善而又简要的一种。全书采集了上自春秋战国,下至明清时期历代医书的精华。切合临床实用,流传极为广泛。此书是清乾隆四年由太医吴谦...


求道

413

0
祝茹穹(祝登元)略述
祝登元(1605-1681),字叔英,别号茹穹,一说字茹穹,号广居,堂号旷旷居,自署为古龙丘人(今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明末清初医家,精于察脉辨证,治病效验卓著,其在医案中记其按症创方,诸方颇有奇验,...


求道

481

0
余师愚病案一则赏析(王斐)
《疫疹一得》:正阳门外,蒋家胡同口内,祥泰布铺,祁某,晋人也。长郎病疫,原诊谢以不治,又延一医,亦不治。及至邀余,已七日矣。诊其脉,六部全伏;察其形,目红面赤,满口如霜,头汗如雨,四肢如冰;稽其症,时...


求道

412

0
余师愚(余霖)乾隆年间抗击温热疫的儒医
“乾隆癸丑(1793年),春夏间京中多疫,以张景岳法治之,十死八九,以吴又可法治之,亦不甚验。有桐城一医,以重剂石膏治冯鸿胪星实之姬人,见者骇异,然呼吸将绝,应手辄痊。踵其法者活人无算……”(纪昀《阅...


求道

502

0
李用粹治痰经验
治痰当治其源李氏不仅认为气滞日久,气可化痰,治气须兼治痰,而且认为痰与气、火同出异名,百病皆可兼痰,治痰当求其本,以治其源,则痰无不清。人之气道贵乎清顺,顺则津液流通,痰浊不生。脾为生痰之源,治痰不知...


求道

363

0
孙光荣:治疗失眠经验
不寐病主要病机及证治 不寐病乃阴阳不和、肝郁、心神失养所致。治疗不寐病有学者主张以调整心、脾、肝、肾各脏腑之阴阳、养心宁神、疏肝为主要法则。也有学者认为,不寐病乃内伤所致,其主要病因是情志不遂,临床...


求道

404

0
最新资源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