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国佩《医理》自序
医书著述,代不乏人,皆取已效成方,依傍古法,详加注释,遂致医书汗牛充栋,后学莫得其指归。
夫医理一如易理。易之吉凶悔吝在人所为;犹人之疾病生死由于自作,趋避之方原可自择。奈人自有生以来,昧却本体之明,终朝妄作妄为,劳伤真气,故由内伤以招外感。
古人详论五劳七伤属内因、风寒暑湿燥火属外因、跌打损伤属不内外因,分门别类,立论著方,可谓详悉。但言不择要,寻流忘源,门类愈多,歧途愈甚,以致后学难于趋向,每多抄录成方以为把握。况复未明大运之变更、六气之纲领、随时致病之来由, 欲以制定成方应无穷之变,治之不效则以为法本古人,证引凿凿,病本不治,非医之过。东坡云:学医废人,岂戏言哉?
先严钦承公赋禀甚弱,幼即多病,二十岁以前,饮食不过一盂,羸瘦已甚。先祖紫峰公业儒且喜医学,常为医治,奈质弱难以骤复,深为忧虑。
其时保年叔祖,曾得隐士传授医学,加参性理,为先祖素所钦慕,因命先严往师焉。保年公赋性不羁,终日醉乡,不与世接,不肯妄医一人、妄授一徒,独喜先严质敏心诚,悉传所秘。
后保年公病,令先严诊脉,见先严惶遽流汗,因问其故。先严谓脉有真脏之象,故不觉骇汗耳。保年公笑曰:“吾已自知,姑试尔指下何如耳。既知真脏可矣,吾道得传,吾复何忧?”未终旬而逝。
嗣后,先严遵守遗传,以医济世,无不辄效。兼守内养工夫,二旬以外,饮食日增,精神日富,寿逾古稀,无病而终,皆得保年公之赐也。
佩趋庭之暇,先严多言医理,每参考古书有所补述,发明前人之未备,法简而理该。内伤则从性命源头立论,外感独揭燥湿为纲。脉法去繁从约,以刚柔二脉辨其燥湿,以圆遏两字探病情之进退,以浮沉缓数大小六脉察病机之转变,以神气之有无验其死生,脉法已无剩义矣。至于《本草》一书,古人但言药之性味,未言体质之燥润。今明辨燥润之品,用以治湿燥之病,其理明显,令人一阅了然,再能审确病情,自无不效。兹略述家传医法,附案百余种,以便临证参阅变通。方论似有异于古,其理则同。
盖言医必先明理,明其理而后能知治病之法,并可悟却病之方,故曰《医理》云。
咸丰元年岁次辛亥春月
婺源余国佩书于金陵官舍
版权声明:
本文由四君收集编校,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