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要治:髌周滑囊炎案例解析
多天未写文章了,今天还从一个病案开始为,希望能为大家带来一些理路!
屠女士,五十余岁,诉两个月前左膝部撞到茶几后出现疼痛,近十余天加重继而出现局部肿胀疼痛、怕冷、下蹲困难。
触诊:左膝局部皮温略低,浮髌试验阳性,髌骨外上角梁丘穴处肿胀,屈腿时加重。
诊断:外伤性髌周滑囊炎
处理:手法、针灸并用
选穴:梁丘穴、血海、犊鼻、阳陵泉、绝骨,肿胀处围刺针法。局部艾灸辅助!
初诊时髌骨外上围刺处肿胀明显
二诊时肿胀疼痛感已有减轻,但下蹲屈腿时肿胀加重。予以上述组穴针灸。针毕,从腹股沟处至肿胀处一线,辅以轻柔理筋手法。
二诊髌骨外上围刺处肿胀已有减轻
三诊时疼痛已大大减轻,肿胀也已大幅度消减,只有屈腿时略显肿胀疼痛。继以上述治疗方法,围刺由九针减为五针。术毕,患者述好多了,症状不明显了。嘱其在家热敷保暖,自我锻炼!
三诊髌骨外上围刺处肿胀已大大消减
四诊时肿胀已基本消除,屈腿时症状也已不明显,浮髌实验阴性。又行上述组穴针灸及手法巩固。术毕,嘱其加强热敷、锻炼。如有不适再诊!
四诊腿屈曲位肿胀已消除
解析:
围刺法:对于创面局部的围刺能够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使气血运行通畅,“气化则湿化”、“气行则血行”,给邪气以出路,从而驱邪外出,亦有因势利导之意,达到疏通经脉气血的目的。
手法理筋:对于此类实性淤滞肿胀疼痛症状,做理筋手法时一定不要在肿胀疼痛的局部去刺激,这样不但不会有效果反倒会适得其反,有可能会让症状加重。这个时候要有气血上下流注的思维或者经筋(经脉)上下循行的思维模式。此例明显是“不通则痛”,外伤后导致瘀阻疼痛肿胀,那么在处理的时候就应该在肿胀局部上下疏导,使其经筋(经脉)通道打开顺势而导,调理恢复其上下气血循行平衡,自然事半功倍症状消除的就比较快!
“痛从上下者,先刺其下以过之,后刺其上以脱之;痛从下上者,先刺其上以过之,后刺其下以脱之。”
这段文字来源于内经灵枢记载,对于一些疼痛症状的处理以及上述手法理筋思路皆可灵活运用!
关联词条:
版权声明:
本文由四君收集编校,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