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学洙:“医不三世,不服其药”
明·宋濂《赠医师葛某序》中,引“医不三世,不服其药”语,对前人两种解释,提出不同看法。一为医者当读三世书,即《太素脉诀)、《神农本草经》、《针灸》。脉所以诊,本草、针灸所以治疗。一为由祖而父而子,积三世治验者。来氏赞成前说而否定后者,且举严生与朱聘君为理据(文见《医古文讲义》,1960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余业此数十年,于宋之前说有同感,而于宋所否定者谓宜作一分为二论之。请抒鄙见。
医之事,诊与治而已。今则 扩大到防。三世书虽简,实骇括诊与治之义。今之习此者,则不止读三世书,已扩大到历代著作,并更及于国外文献。习新医者,则不独读译文本,且更求直读外文本矣。
三世医,谓积数世之冶验,始能问世,其义已狭。宋氏所称之朱聘君,乃由自修而至施治,辨证用药,俱极精确。如朱聘君者,余于同侪中,时有所闻。然三世业医,堪称克家跨灶者,亦颇有人在。我村张宗周先生,以名秀才而攻医,娴于丹溪法,长于治虚损。子继父业。孙遇泰,负笈天津陈泽东先生之门,陈门善用经方,遇泰耳濡目染,其学派已不尽同其祖。高洪权祖与父均精疡科,洪权刚兼通各科。北商村任氏,凡四世治儿科,方药轻而效准,婴儿易服,故婴儿患病者咸趋之。至宝成同志而精益求精,且博采新知,以羽翼旧论。此一分为二之义也。
读宋文而浮想联翩,用缀数语,不嫌辞费,并以记先哲之潜德幽光云!
关联词条:
版权声明:
本文由四君收集编校,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最新资源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