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伯高诊论治失眠
黄帝问于伯高曰:夫邪气之客人也,或令人目不瞑、不卧出者,何气使然?
黄帝问伯高道:邪气侵犯人体,有时使人不能闭目睡觉,卧不安枕,这是什么气造成的呢?
伯高曰: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别本作肺),而行呼吸焉;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焉;卫气者,出其悍气之慓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常从足少阴之分间,行于五脏六腑。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蹻陷(别本作满),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
伯高说:饮食五谷进入胃中消化后,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路:宗气积聚在胸中,出于喉咙,贯通心肺,使呼吸得以进行;营气分泌津液,灌注于脉中化为血液,在外营养四肢,在内灌注脏腑,循脉流行在一昼夜之间运行五十周,与一昼夜分为百刻的时刻数相应;卫气是一种比较滑利剽悍的水谷之气,首先运行在四肢的末端,分肉、皮肤之间,而没有休止,白天行于阳分之属,夜间行于阴分之属。卫气的入于阴分,常以足少阴肾经为起点,循行于五脏六腑。如有厥逆之气留于五脏六腑时,则卫气仅能捍卫体表,行于阳分而不能入于阴分。仅止行于阳分,就造成阳气偏盛,阳气偏盛则阳跷脉气充塞满胀,卫气不得通过而不能进入阴分,导致阴虚,所以人就不能闭目入睡了。
黄帝曰:善。治之奈何?
黄帝说:讲得好!不眠症怎样治疗呢?
伯高曰: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
伯高说:补其阴气的不足,泻其阳气的有余,调和其虚实的偏差,以使卫气行于阴分的道路通畅而去除其邪气,再饮以半夏汤一剂,待阴阳之气已通,则睡意立时而至。
黄帝曰:善。此所谓决渎壅塞,经络大通,阴阳和得者也。愿闻其方。
黄帝说:讲得对。这就是所谓决而泄之,排除壅塞,从而使经络通畅,阴阳得以和调的疗法了。我想知道半夏汤的制作方法。
伯高曰:其汤方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扬之万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以苇薪火,沸置秫米一升,治半夏五合,徐炊,令竭为一升半,去其滓,饮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为度。故其病新发者,复杯则卧,汗出则已矣;久者,三饮而已也。
伯高说:半夏秫米汤一方,是用流经千里以上的江河之水八升,搅和、扬动一万遍,待水澄清后,取足五升煎煮,煎煮时柴薪须用芦苇,等水滚沸,放入秫米(即黄黏米)一升及制半夏五合,以缓火煎煮,等水蒸发减少只剩一升半时,滤去药滓,便可饮用,每次饮药汁一小杯,每天饮用三次,根据情况,饮用的剂量也可以逐渐增加,以见效为度。如果病系初起,药一饮下,立刻就会思睡,服药后应立即卧床,汗一出来,病就好了;病发已久的,连服三剂,便可痊愈。
版权声明:
本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本网搜集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