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麻黄 (去节) 二两,甘草 (炙) 二两,附子 (炮,去皮,破八片) 一枚。
用法
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相关条文
各家论述
初得少阴病,二三日内,脉沉细,倦而卧者,别无吐利厥逆等症者,故用附子为君,以温其经。以麻黄甘草为臣佐,微取其汗,以散其寒邪,其病则已也。
少阴发汗二汤,虽同用麻黄、附子,亦有轻重之别,故以加细辛为重,加甘草为轻,盖辛散甘缓之义也。
柯韵伯《伤寒附翼》:
少阴制麻附细辛方,犹太阳之麻黄汤,是急汗之峻剂;制麻附甘草汤,犹太阳之桂枝汤,是缓汗之和剂。
少阴无里症,欲发汗者,当以熟附固肾,不使麻黄深人肾经劫液为汗。更妙在甘草缓麻黄,于中焦取水谷之津为汗,则内不伤阴,邪从表散,必无过汗亡阳之虑矣。
前方细辛发散少阴里邪,故久煮麻黄,欲其缓行,同细辛祛邪出表。此方甘草守中,合附子则固其阳气,故煮麻黄一二沸,欲其迅速开泄,则附子助少阴之阳,而寒邪外出;若麻黄久煮,又有甘草缓之,其力不足以出邪矣。于此更可见仲景用麻黄之法也。
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和麻黄附子汤方证比较(孟繁甦)
《伤寒论》第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麻黄细辛附子汤方麻黄二两 细辛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三味,以水...


求道
畅读VIP

532

0
麻黄附子甘草汤证是表阴证
平人外感可辛温解表一汗而解,但阳气不足、机能沉衰的患者外感,则为表证而陷入阴证,即表阴证;则不能单纯辛温发汗解表,当配入强壮作用的药物以扶正祛邪、解表兼以温阳,即强壮温阳发汗解表。 邪气尚未...

四君人参
畅读VIP

417

0
麻黄剂临床运用体会
经云:“其在皮者,汗而发之”。辛温发汗诸法,备见于《伤寒论》,尤其麻黄、桂枝、葛根三方,孙思邈谓“凡疗伤寒,不出之也”。至后世随着温病学的发展,辛凉解表法渐臻完善。辛温、辛凉本相互对应,各有所主。然近...

四君人参
畅读VIP

633

0
麻黄附子汤治蛊胀
吴鞠通医案:甲寅2月4日,陈某,32岁。太阴所至,发为膜胀者,脾主散津,脾病不能散津,土日敦阜,斯膜胀矣。厥阴所至,发为膜胀者,肝主疏泄,肝病不能疏泄,木穿土位,亦腆胀矣。此症起于肝经郁勃,从头面肿起...


白术
签约讲师
畅读VIP

488

0
麻黄附子甘草汤治遗尿
周中立医案:谢某,男,14岁,1984年5月17日诊。患者近半年来,每夜必遗尿。曾服升提、收涩等药方均无效。刻诊:面色淡黄微浮肿,舌质淡,苔薄白,脉濡缓。证属肺肾虚寒,气化失司。拟用麻黄附子甘草汤:麻...


白术
签约讲师

476

0
麻黄附子甘草汤治水肿(急性肾炎)
刘景祺医案:张某某,女23岁,1975年6月16日初诊。全身浮肿、尿少已五日。半月前感冒,咽喉痛,发热恶寒。近五日来尿少,腰痛,眼睑及两脚浮肿,日渐加重,纳呆。尿常规:蛋白(++++),白细胞(++)...


白术
签约讲师

708

0
麻黄附子甘草汤治但欲寐
曹颖甫医案:余尝治上海电报局高君之公子,年五龄。身无热,亦不恶寒,二便如常,但欲寐,强呼之醒与之食,食已,又呼呼睡去。按其脉微细无力。余曰:此仲景先圣所谓“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顾余知治之之...


白术
签约讲师

535

0
麻黄附子甘草汤治虚人外感
刘某,女,29岁,忻县预制厂化验员。阑尾手术后,身体恢复较差,精神一直不佳,胃纳不振,经常泄泻。近又感受风寒十余日,虽未至卧床,然神疲无力,恶寒,咳嗽始终未止。服抗病毒、抗菌、解热镇痛药均不见好,遂改...


白术
签约讲师
畅读VIP

428

0
老年人感冒用麻黄附子甘草汤的机会不少
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就是中医讲的正气虚,一旦不慎感冒,临床症状偏重且缠绵难愈。临床上用麻黄附子甘草汤或者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机会很常见。因为附子是振奋人头机能的良药。现有我个人治疗老人感冒的一则案例与大家...

四君人参
畅读VIP

595

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