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片形态
本品呈不规则块状,半透明,被有许多棕色毛须状物,各口腕又有分枝,则重叠褶皱表面黄色乳白色、淡黄色或红褐色,有的具黄褐色斑点。质脆。气腥,味咸。
拼音
别名
释名
来源及植物形态
体呈淡蓝色,分为伞部和口腕两部。伞体厚而高,形如半球状。直径通常为25~30厘米,大者可达50厘米。伞缘有8个缺刻,内各有感觉器1个。各感觉器间具缘瓣20个,口腕8个,各自分歧,其上方有8对褶皱的肩板。各口腕和肩板边缘上有许多长的附属器,每个口腕末端各有一棒状附肢,内通管道。生殖腺4个,马蹄形,位于间幅。在生殖腺下腔,各有1个小形的胶质突起。伞部内面的内伞上有很发达的同心圆环肌,可看到网状的消化循环系。生长于河口附近和泥质海底的海水中。8~9月间常成群浮游于海面。
采制
性味归经
味咸;性平。归肝;肾;肺经
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煎汤,1~2两;或以姜、醋拌食。
各家论述
1.《归砚录》:海ZHA,妙药也。宣气化瘀,消痰行食而不伤正气。以经盐、矾所制,入煎剂虽须漂净,而软坚开结之勋,则固在也。故哮喘、胸痞、腹痛、症瘕、胀满、便秘、滞下、疳、疸等病,皆可量用。虽宜下之证而体质柔脆,不能率投硝、黄者,余既重用海ZHA.随机佐以积、朴之类,无不默收敏效。凡水乡农人,多患脚气,俗名大脚风,又名沙木TUI。一肿不消,与寻常脚气发过肿消者迥殊,治之辄无效,此因伤络瘀凝,气亦阻痹,风湿热杂合之邪,袭人而不能出也。故病起必胯间结核而痛,憎寒发热,而渐以下行至足。初起宜亟用葱白杵烂,和蜜罨胯核痛处,浓煎海蜇、地栗二物(无地栗时以莱菔代),俟海蜇化尽,取汤得当归龙荟丸三钱,俾即消散为妙。若已成者,以川黄柏一斤,酒炒研末,海蜇一斤,勿漂。煎烊,加葱须自然调和匀,泛丸如绿豆大,茅根汤日送三钱,外用杉木刨花煎浓汤入朴硝一两频洗,日以蓝布浸盐卤(湿敷)。善清湿热,散风毒,凡洗鹅掌风、脚气并良也。忌一切辛热发物,尤忌蚕蛹。
2.《本草拾遗》:主生气及妇人劳损,积血,带下列、儿风疾,丹毒,汤火(伤)。
3.《医林纂要》:补心益肺,滋阴化痰,去结核,行邪湿,解渴醒酒,止嗽除烦。
4.《本草求原》:安胎。
5.《随息居饮食谱》:清热消痰,行瘀化积,杀虫止痛,开胃润肠,治哮喘,疳黄,症瘕,泻痢,崩中带浊,丹毒,癫痫,痞胀,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