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祚民以“肺为主,脾肾为根”思路治疗小儿虚喘
小儿属“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虚易实,病势变化更能体现人体正邪变化规律,宋老从医70余年,诊并活人无数,针织过程尤能体现宋老扶正祛邪相辅相承,“咳喘以肺为主,脾肾为根的思想。
追古溯源
咳喘与肺脾肾的关系古有论之,《类证治裁》有云:“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肾为气之根”是指肾是人体一身之气的根本。从《类证治裁》原文所诉来分析,“肾为气之根”是承“肺为气之主”而言,其后又说“肺主出气,肾主纳气”,强调肾气在呼吸中的作用,“肾为气之根”与“肾主纳气”是异语同义,即肾为一身之气的根本,具有摄纳呼吸之气,保持呼吸深度,防治呼吸表浅的作用。又有《临证指南医案》说喘息“在肺为实,在肾为虚”。《证治准绳》亦云:“肺虚则少气而喘,若久病仍迁延不愈,由肺及肾,则肺肾俱虚。或劳欲伤肾,精气内夺,根本不固,皆使气失摄纳,出多入少,逆气上奔而发喘。”旨在说明肾气失守,在慢性咳喘病势进展中的促进作用,正虚邪进,此时,扶正(补肾)对驱邪(宣肺止咳喘)有重要意义。
论治经验
⊙咳喘肺为主 咳喘是小儿常见呼吸道疾病,易于反复发作,病程越长影响越大,病势可由轻转重,由急性转为慢性,由实转虚。
⊙咳喘脾肾为根 肺病咳喘时久,久病及后天脾、先天肾。
宋老在治疗此种虚喘证时,尤注意患儿的脾肾正气调养,自拟健脾之“悦脾汤”方,加减补肾精之大芸、仙灵脾、何首乌,甚则用紫河车补精填髓,顾护正气,兼顾宣肺止咳喘祛邪,此诊病思路,体现了宋老对疾病正、邪的考虑,病势的发展为正邪较量的过程,医者治病就是帮助病患增加正气、战胜邪气,遣方用药,如用兵法,不可鲁莽,好的医者如同高明的军师,以最小的伤亡得到最大的收益。邪盛病进,正气尚可之时,要强药克敌,如邪进正也虚时,则必须考虑用药分寸,尤其在病患体虚之时既要攻邪,又绝对不可伤正。正气是人生命之根本,复苏之源。而正气之根源于脾肾,当病势趋重,则必关乎根本之肾精,补肾气健脾胃,培补先天后天,同时给予相关去邪之品,以观后效。
验案实录
崔某,女,1岁5个月
初诊:2013年6月2日
患儿咳喘反复发作,其家属诉患儿自未满周岁时患支气管炎,治疗不当后转为哮喘,后用激素雾化治疗,于广州医治一年有余,不愈,来京寻医。现咳喘频作,形消体弱,有臝状,面色萎黄,头发稀少,肋骨外翻,精神困顿,大便干球,日1行,肺部可闻及喘鸣声。此病属肺、脾、肾同病,气郁失降痰浊。
方药:苏子10g 银杏3g 橘红5g 黛蛤散10g 麻黄1g 钩藤10g 全蝎1.5g 乳香1g 7剂,水煎服
方解:方中苏子降气,银杏敛气,橘红化痰,黛蛤散育阴清虚热,麻黄利肺定喘,钩藤通便熄风,全蝎强壮熄风,乳香疗伤,久病喘重伤肺,此药伍以黄芪可治肺脓肿。
版权声明:
本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本网搜集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