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邈达学医十步骤 序言
天地间万事万物,生生化化。常常变变。一体一用而已。盖体实而用虚。实者有而虚者无。即道德经所云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也。
学医首重道德。故先以道德言之。夫道有二。一阴一阳是也。德有五。水木火土金是也。能体其道。更用其德。始可与言道德。兹因授徒。拟作学医十步骤以飨学者。爰将阴阳五行之所以为道。所以为德者。恺切言之。
考我国言阴阳者。自伏羲画卦始。迨由卦成易。更昌大而明言之矣。余初亦疑天地间生人生物。既有形有质矣。奚须再言阴阳。继而思之。乃始悟其形其质。仅立其体而已。万不能可行以致其用。故更以阴阳二字。一表其为体。一表其为用者也。譬如人之有耳目口鼻手足。皆体也。即以一阴字表之。亦即皆可谓阴道。若耳能听。目能视。口能言。鼻能嗅。手足能动作与行走者。非其用乎。即以一阳字表之。亦即皆可谓为阳道。夫以阴阳表体用。即以阴表形而以阳表气也。有形无气。已是死物。以气用形。始能生动。此人人之所皆知者也。又譬如机械。轮轴虽具。设无阴阳摩擦以生电。或水火交蒸而化气者。与以转动。则何所用之乎。
故古云一阴一阳之谓道。又云易以道阴阳。胥本于伏羲之卦而昌言之也。是则言阴阳者。资为我国肇文化之鼻祖。何后人竟以玄言与神话视之乎。若言夫德。德本于性。在天时为春夏与长夏秋冬。在气候为温暑湿燥寒。在两间之功用。为生长化收藏。在人为仁义礼智信。在物即水火金木土也。故水性寒。以润泽为德。火性热。熯干为德。木性温。以柔散为德。土性和。以敦厚为德。金性燥。以坚敛为德。且其为性为德者。又有太少之不同。阴阳既分太少。即成四象。有四象,又须借五气以运行之。故称曰五行。非是五形也。然以可即五行以实言之。气下降而凝为水。水上升而散为气。即由气以成形者。始于水也。故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气丽于形。形化为气者。火也。夫火得燃料乃生。失燃料即熄矣。更由形而化气者。火也。故曰地二生火。天七成之。木则生于水。长于土。而实成于火。木之有柔有坚者。因生于水则柔。成于火则坚。得形与气之各半者。木也。故曰天三生木。地八成之。金由水土二者。经火锻炼。先生磁石。再经久锻。始得成金。是形完而气足者。金也。故曰地四生金。天九成之。至于土。则五土四备。万物出于土。归于土。为万物之所成始。而所成终者。土也。故曰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是则所谓阴阳五行者。天地间事事物物,与夫人生之日用饮食。缺一而不可。且自来研究学理者欲穷理尽性,以至于极精极微之处。非以阴阳五行更举天干地支等字。作代名辞。即不能尽其中之所蕴。有如今之言算术者。既有以一至万之数字可用。何必更以甲乙丙丁与子丑寅卯等字而作代数乎。若言天星者。既有岁星,荧惑,镇星,太白,辰星等名。何必更称为木星,火星,土星,金星,水星乎。以是之故。
学者须知体中乃有用。实中乃有虚。又须知万事万物极精极微之至理。胥出自阴阳五行,以及干支。然后可与言道德,言哲理,言科学也。况是医学有关于人命之死生。故首宜重道德。尤宜体用兼顾。不固执于体之实而弊在泥。更不蹈于用之处。而失诸空。明体达用。通虚实成一贯。征古验经。合科哲为一辙。此余之所馨香而祷祝。实有厚望与学者也。兹因拟作学医十步骤,以启发后贤。故将斯言冠诸首。
公元一九四八年戊子冬古剡盎臾 王邈达书于时中精舍时年七十有一
关联词条:
版权声明:
本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本网搜集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