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江泽之医案》,清.江泽之撰,原分上下二卷,共 272 则。涉及病证有 54 类之多,以内科为主,兼及妇科、外科及五官科。病案中既有外感时病,又有内伤重证,用药繁简不一,剂型丰富多样,基本上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江泽之丰富的临证经验及独到的学术见解。以下从两个方面对该医案的特色加以归纳:
抓主症,述病机,突出辨证要点
医案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语言简洁,叙述灵活。一般由病机而直奔主症,辞不必烦而诸症毕现,使人可以从病机推及次证,由病机而把握其立方的主旨,否则难免叙证不全之感,对此,在阅读中应该加以充分注意。如痢疾案一“肝木乘脾,气滞湿困”案,其主症的描述仅“痢下紫瘀”及“有胀满咳喘之势”,从湿热下注考虑,其他见症如苔腻而黄、腹满纳呆等当在省略之中,其用药也紧扣病机,以黄芩、半夏清肺化痰,黄芩、白芍清热止痢,以厚朴、陈皮燥湿行气,以赤苓、泽泻渗利湿邪,选药简而有当。
重开合,调升降,每多组方佳构
江南之地每多湿热之患。湿热之治,既不可清之太过,又不可温燥太甚,临证时每当注意调整气机的升降开合,或清宣、或芳化、或温燥、或苦寒、或渗利或苦辛相合,开上泄下;或寒温相配,温下清上。各种方法的运用当恰到好处,无太过不及,方能取效。常常融数法于一炉,着眼于气机的早日恢复,用药既有经方之勇猛刚劲,又有时方之轻灵活泼,该简则简,该繁则繁,栽减得当,令人赏心悦目。
本书据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所藏清代抄本整理。
最新资源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