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概念

肩背痈肿是指肩背处红肿热痛,光软无头,甚则溃脓之症。肩,为手足三阳交会之所。背,属督脉膀胱经。古医籍中记载的“搭背”、“发背”,与该症虽同属阳证,但病因、治疗均有不同,故“发背”、“搭背”不在本条讨论。

鉴别与治疗

常见证候


火毒凝结肩背痈肿:肩背部随处可生,初起局部突然肿胀不适,光软无头,表皮嫩红(少数病例初起皮色不红,而到酿脓期才转为红色),灼热疼痛,逐渐扩大变为高肿坚硬。此证轻者无全身症状,经治疗后肿硬变软而消散;重者可有恶寒发热头痛泛恶,舌苔黄,脉洪数。成脓期约7天左右,即使体质较差,气虚不易托毒外出成脓,亦不会超过两周。当化脓时局部肿势高突,疼痛加剧,痛如鸡啄,全身则有发热持续不退等现象。若局部按之中软应指者,为脓成。常易在皮肤最薄处自行破溃,溃后流出脓液,多为稠厚黄白色,亦有夹赤紫色血块的。若溃后排脓透畅,则局部肿消痛止,全身症状也随之消失,再经10天左右收口而愈。若溃后溃脓面仍四周坚硬,或脓水稀薄,疮面新肉不生,应考虑是否疮口过小,排脓不畅,或体质虚弱影响新肉生长,以致不能收口。


暑湿蕴结肩背痈肿:发于夏、秋季节,发生部位背部多于肩部。初起背有红晕,继则肿痛,局部各期症状与上证略同,但全身可出现发热无时,昼夜不止,头目眩晕,口舌干苦,心烦背热,肢体倦怠,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洪数。


瘀血凝结肩背痈肿:发生部位肩部多于背部。初起局部结块城痛,发热形寒,肿痛增剧,便欲成脓。局部各期症状和全身症状与火毒凝结证相同。


鉴别分析


火毒凝结肩背痈肿暑湿蕴结肩背痈肿瘀血凝结肩背痈肿,均因邪热阻于皮肉之间,气机运行失常,血行不畅,营卫不和,聚而成形,发为痈肿。


但是导致以上三证气血不畅的原因,各有不同。火毒凝结肩背痈肿,多因过食膏梁厚味,六腑积热,湿热火毒蕴结,营气不从,营卫稽留,气血壅遏不行。辨证要点:局部焮热灼痛明显,全身有恶寒发热头痛泛恶,舌苔黄,脉洪数。初期治宜清热解毒,可用仙方活命饮


湿热蕴结肩背痈肿,多因夏、秋气候炎热,或在酷热的太阳下暴晒,感受暑毒,加之汗泄不畅,暑湿蕴于肌肤,或因抓痒破伤皮肤,感染毒气,以致营气不从,毒气稽留,气血壅遏不行。辨证要点:发病于夏、秋季节,发热无时,昼夜不止,头目眩晕舌干口苦心烦背热,肢体倦怠,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洪数。初期治宜清暑化湿,可选用加味清暑汤。


血瘀凝结肩背痈肿,多因肩负重担,瘀血凝结,血瘀气滞,气血不畅;或感染毒气以致营气不从,卫气稽留,气血壅遏不行。辨证要点:局部结肿明显,肿块变软较前两证缓慢,全身症状不明显。治疗同火毒凝结肩背痈肿,可加重活血,软坚之品。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