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简介
李杲 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金元时期著名医学家,后世誉为“金元四大家”之一,真定(今河北省保定市)人。生于公元1180年,卒于1251年,终年71岁。李杲自幼矢志学医,推崇医圣仲景学说,师事名医传元素,并尽得其传,他在张氏脏腑议病思想启发下,对《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内经》、《难经》等古典医籍进行了极其深刻的探讨与研究,结合长期临床实践,积累了诊疗内伤疾病的丰富经验。他认为脾胃是元气之本,元气是健康之本,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疾病所由生。进而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并围绕这一观点,在治疗上突出,调整脾胃益气升阳,创制了补中益气汤、升阳散火汤等著名方子。逐步形成了一种具有独创性的脾胃论学说系统理论,为充实和发展祖国医学,作出了卓越贡献。后世许多著名医学家如:罗天益、朱丹溪、薛立斋、张景岳、李中梓、叶天士等多承其学。
李杲一生著有《伤寒会要》、《医学发明》、《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等。
按《元史本传》:李杲,字明之,镇人也。世以赀雄乡里。杲幼岁好医药,时易人张元素以医名燕赵间,杲捐千金从之学,不数年尽传其业。家既富厚,无事于技,操有馀以自重,人不敢以医名之。大夫士或病,其资性高謇少所降屈,非危急之疾不敢谒也。其学于伤寒痈疽眼目病为尤长。北京人王善甫为京兆酒官,病小便不利,目睛凸出,腹胀如鼓,膝以上坚硬欲裂,饮食且不下,甘淡渗泄之药皆不效,杲谓众医曰:疾深矣!内经有之:膀胱者津液之府,必气化乃出焉,今用渗泄之剂,而病益甚者,是气不化也。启元子云:无阳者阴无以生,无阴者阳无以化,甘淡渗泄,皆阳药,独阳无阴,其欲化得乎?明日以群阴之剂,投不再服而愈。西台掾萧君瑞二月中,病伤寒发热,医以白虎汤投之,病者面黑如墨,本證不复见,脉沉细,小便不禁,杲初不知用何药,及诊之曰:此立夏前误用白虎汤之过。白虎汤大寒,非行经之药,止能寒腑脏,不善用之则伤寒,本病隐曲于经络之间,或更以大热之药救之,以苦阴邪,则他證必起,非所以救白虎也。有温药之升阳行经者,吾用之。有难者曰:白虎大寒非大热,何以救君之治,奈何?杲曰:病隐于经络间,阳不升则经不行,经行而本證见矣。本證又何难焉?果如其言而愈。魏邦彦之妻目瞖暴生,从下而上,其色绿,肿痛不可忍。杲云:瞖从下而上,病从阳明来也,绿非五色之正,殆肺与肾合而为病邪?乃泻肺肾之邪,而以入阳明之药为之,使既效矣,而他日病复作者三,其所从来之经与瞖色各异,乃曰:诸脉皆属于目,脉病则目从之,此必经络不调,经络不调,则目病未已。问之果然。因如所论而治之,疾遂不作。冯叔献之侄栎,年十五六,病伤寒,目赤而烦渴,脉七八至,医欲以承气汤下之,已煮药而杲适从外来冯告之故,杲切脉大骇曰:几杀此儿!内经有言:在脉诸数为热,诸迟为寒,今脉八九至,是热极也。而会要大论云:病有脉从而病反者,何也?脉之而从,按之不鼓,诸阳皆然,此传而为阴證矣。令持姜附来我当以热因寒用法处之。药未就而病者爪甲变顿,服者八两,汗寻出而愈。陕帅郭巨济病偏枯,二指著足底不能伸,杲以长针刺骫中,深至骨而不知痛,出血一二升,其色如墨,又且谬刺之,如此者六七,服药三月,病良已。裴择之妻病寒热,月事不至者数年,已喘嗽矣,医者率以蛤蚧桂附之药投之,杲曰:不然。夫病阴为阳所搏,温剂太过,故无益而反害,投以寒血之药则经行矣。已而果然。杲之设施,多类此。当时之人,皆以神医目之。所著书今多传于世云。
按《嘉莲燕语》:李杲,字明之,其祖贫,时夜坐读书,有一女子从室西地中出,与杲祖坐谈,甚美,少顷,渐以身亲杲祖,杲祖屹然不动,将告去,杲祖问曰:汝是何神何鬼耶?女子取笔书于几上曰:许身愧比双南,遂复入地下。已而阅子美诗,始悟其为金也。掘之得金一笥,笥上压一石,石面刻云:金一笥畀李氏孙,以医名后世。后杲果从张元素学医术,尽得其业,号东垣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