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简介
米伯让(1919~2000),字锡礼,中医内科专家。陕西泾阳人。早年拜关中名医黄竹斋为师,淹通经史百家,精研岐黄仲景学说,为中医药事业奋斗终生。1943年起开业行医。1954年后,历任西北医学院讲师、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陕西省中医研究所研究员、所长,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第一届常务理事、陕西分会副会长,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
矢志学医 济世寿民 拜入名医黄竹斋门下
米伯让先生早年师事关学(关中之学)大师张果斋,苦读经史诸家,勤研歧黄仲景;1939年始应诊行医;1942年拜师于著名中医学家黄竹斋门下,为其高徒;1943年经考试获国民政府卫生部颁发的中医师证书;1944年至1954年随同黄竹斋隐居长安樊川,致力于伤寒、针灸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1954年应聘于西北医学院(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任中医科主任;1965年调至陕西省中医研究所,任所长;1981年至2000年任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院长、名誉院长,为西北医学院中医科及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的规划和创建,为陕西中医药事业的奠基和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伤寒巨擘 热病大家 妙方拯救百万人性命
米伯让先生始终以继承发扬祖国医学为已任,身体力行,为解除危害陕西人民健康的急性传染病、地方病走遍三秦大地,贡献巨大。
克山病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以心肌病变为主的疾病,亦称地方性心肌病,50年代在我国东北和陕西省黄龙、黄陵地区流行,当时西医没有较好的治疗方法,这让心系百姓安康的米伯让先生十分揪心,同时也激发了他运用中医治疗克山病的极大兴趣,遂冒被疫情传染的极大风险即刻奔赴疫区。
为探寻中医治疗克山病的方法,1959年,米伯让深入黄龙县发病区每一家每一户,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并结合临床实践,提出克山病乃是由于饮食劳倦,不服水土,以及疫区独特的环境而致人体中气不足,进而累及心脏的一种地域性慢性虚衰性疾病。他通过调研分析,制订了以“甘温补中、健脾益气”为大法的预防治疗法则,临证分为虚劳之心脾气虚、中气不足证,治以调补脾胃,升阳益气,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虚劳之心脾血虚、心悸证,治以健脾益气,补血养心,方用归脾汤加味等,提出了系统而有效的中医防治克山病方案。他还特别指出,克山病发病多处偏远山区,在病情紧急、缺少药物时可选姜酒汤、硫黄散、正阳散,配合针灸或吴茱萸、大葱敷脐法等以解燃眉之急。
为进一步攻克克山病,米伯让通过研读《伤寒论》,借鉴仲景关于使用灸法治疗寒厥无脉证之旨意,认为前人用灸法治疗寒厥证不但可升阳固脱,并可通过灸后脉象的变化推测寒厥证之转归。因此,他创造性地采用大炷艾灸疗法治疗急性克山病性休克,疗效肯定,为抢救危重克山病人提供了重要的辅助疗法,亦是运用该方法拯救了疫区上百万人民群众的性命。
大医仁心 悬壶济世 几经艰险亲身赴疫区
1963年,钩端螺旋体病在陕西汉中爆发流行,疫情猖獗。时任西北医学院中医科主任的米伯让主动请缨,率领医疗队立即奔赴疫区,克服种种困难和障碍,运用中医药防治钩端螺旋体病,屡见奇效。
1964年,陕西省终南地区出血热流行,疫情严重。时任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的米伯让置自身安危于不顾,率医疗队奔赴疫区,巧用中医药进行防治,效果显著。
杏林传薪 源远流长
米伯让一生勤奋好学、谦虚谨慎,他精湛的医术、严谨的治学风范、崇高的医德、深厚的国学底蕴、承古开新的学术思想影响了众多的医界学子,被尊为“医德楷模,后学典范”。米老特别重视医学人才培养,为培养医学人才辛勤耕耘,他常常鼓励和启发后学者,教学相长,如今他的许多学生已经成为国家的骨干力量。


求道

514

0


求道
畅读VIP

531

0


求道
畅读VIP

572

0


求道

647

0


求道
畅读VIP

320

0


求道
畅读VIP

676

0


求道
畅读VIP

673

0


求道
畅读VIP

744

0


求道
畅读VIP

771

0


白术
签约讲师

594

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