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水涵木、通调二蹻控制震颤麻痹一例(杨甲三)
潘某,女,62岁。
初诊∶1990年4月20日。
主诉及病史∶双下肢震颤七年余。西医诊为"震颤麻痹"。行手术治疗及西药治疗,症状无缓解。
诊查∶双下肢震颤间歇性发作,发无定时,每日发作两三次,每次持续两个小时左右。表情呆板,反应迟钝,面赤,语声低微。舌质嫩红,舌苔薄,脉细滑。
辨证∶肝肾阴亏,风阳妄动,二蹻失常。
治法∶滋水涵木,熄风潜阳,通调二蹻。
取穴∶列缺、照海、申脉、后溪、风池、风府、百会、四神聪、本神、神庭足三里、肝腧、胆腧、脾腧、肾腧
刺法∶风池、风府施泻法不留针,百会、四神聪、神庭、本神平补平泻,申脉、后溪施泻法,余施补法。中等刺激,留针30分钟,隔日1次。
复诊时患者诉针刺后震颤发作次数减少。
终诊∶1990年5月18日。患者共针刺治疗12次,因其在京期限已满而终止治疗。此时患者震颤发作每日1次,每次持续时间仅半小时,精神转佳。
【按语】此例患者为来大陆探亲之台胞。其所患震颤麻痹,又称"帕金森综合征",属中医颤证。王肯堂《证治准绳》言此病为"筋脉约束不利而莫能任持,风之象也";"壮年少见,中年之后始有之,老年尤多"。说明此病多发于年老之后,肝肾阴亏、气血不足所致也。杨老治疗此病,一者因其病位在脑,故以风池、风府熄风,以百会、四神聪、神庭、本神安神。再者,因阴阳二蹻主人一身之动静,此病之症状恰为人的动静失常,当责于二蹻,故取列缺与照海、申脉与后溪两对八脉交会穴,以前者滋水涵木以治本,以后者清热熄风以治标,同时以足三里、背腧穴调理脏腑气血。虽此病人因治疗时间较短未能治愈,但已获良效。鉴于中西医对此病目前尚无良法,针灸疗法值得深入探索。
版权声明:
本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本网搜集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
发布评论:
字数统计 |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