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穴位图


概述

小肠俞 Xiǎochángshū,出《脉经》。小肠为六腑之一,俞即输注,本穴是小肠之气转输于后背的部位,故名小肠俞

经属

足太阳膀胱经。小肠之背俞穴。

定位与取法

定位:

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开1.5寸,平第1骶后孔。


取穴法:

第1步:俯卧位;

第2步:从骨盆后面髂嵴最高点向内下方骶角两侧循摸,可触及一高骨突起(即髂后上棘);

第3步:与此高骨平齐的髂骨正中突起处是第1骶椎,从第1骶椎旁开2横指(食指、中指并拢,以中指近端指间关节横纹水平的二指宽度为1.5寸),即为本穴。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骶棘肌。有骶外侧动、静脉后支。分布着第一骶神经后支的外侧支。皮肤由第五腰神经和第一、二骶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分布。骶神经后支共5对,第一至第四对分别由骶后孔穿出,布于髂后上棘至尾骨尖,臀部内侧的皮肤。第一至第三对骶神经后支称臀中皮神经。第5对骶神经和尾神经不分支,从骶骨裂孔穿出,分布于覆盖尾骨的皮肤。

刺灸法

刺法:直刺0.8~1寸,局部酸胀;向下斜刺2~2.5寸,针感扩散至骶髂关节,用以治疗骶髂关节疾患。不能深刺。


灸法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10-15分钟。

功能与主治

功能:清热利湿,通调二便。


主治:遗精遗尿尿血白带,小腹胀痛,泄泻,痢疾,痔疾,疝气消渴,腰腿痛。

配伍

《千金方》:小肠输、中膂输、白环输,主腰脊疝痛;胆俞商阳小肠俞,主口干舌干,食饮不下;长强小肠俞,主大小便难,淋癃;小肠输、膀胱输,主腰脊急强。

相关论述

《针灸甲乙经》小腹痛控睾引腰嵴,疝痛、上冲心,腰嵴强,溺黄赤,口干,小肠俞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主泄痢脓血。


备急千金要方》:寒热,赤白痢疾及腰嵴痛,小便不利,妇人带下。小便不利、小腹胀满、虚乏,灸小肠俞随年壮。


《针灸大成》:主妇人带下。


针灸逢源》:治淋沥,遗尿,五痔便血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