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简介
费绳甫(1851~1914),字承祖,乃费伯雄之长孙、马培之之外甥,费氏世家第十二代传人。他秉承家学,幼承祖训,好学不懈,遍读医经典籍,且工画,喜花卉。
费绳甫青年时即与祖父费伯雄、父亲费豌滋同时悬壶乡里,声誉日隆。中年时迁居沪上,以善治危、大、奇、急诸证而名重一时,求诊者日以百计。其治法独树一帜,成为宗派,被程门雪先生誉为“近代一大宗”。
因忙于业务,无暇著述,仅于诊余之暇,口授经验,由学生记述。所遗唯有抄本《临诊便览》《危大奇急四症治验》《妇科要略》《脉法原粹》。徐相任、朱祖贻整理的《孟河费氏医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4年版)《孟河四家医集》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64年版)等都较全面地收集了费氏的医论、医案及验方。
费绳甫擅治内科杂病,尤对虚劳、调理最具心得。在学术思想方面尊崇李东垣、朱丹溪两家学说,认为东垣补阳、丹溪补阴是治病两大法门。但东垣未尝偏废阴分,丹溪也多顾及阳分,故医者当取两家之长而弃其所短,宗其法而不泥其方。
费绳甫还认为,东垣虽重培脾胃之气,但偏于阳,清初医家吴澄《不居集》补脾阴法,则实能补东垣之不足。他在治疗虚痨时尤重胃气,认为胃之关系于一身,实在是最重要的。无论补脾补肾,须令胃气调和,若胃气不和,则滋补肾阴,徒令凝滞,温补脾阳,反动胃阴,以致饮食日减,则虚何由能复?
费绳甫研究《伤寒论》,法宗刘河间,认为伤寒六经传变,皆是热证,以阴阳分表里,不能以阴阳辨寒热,并以传经热邪和直中寒邪来解释《伤寒论》三阴经的热证和寒证。论治温病,强调辨证求因、治法灵变。如对邪热人营论治,可分为邪热入肺经营分、胃经营分、肝经营分、膀胱经营分之别,丰富和发展了叶天士、王孟英、吴鞠通等温病学家的理论。


求道
畅读VIP

301

0


求道
畅读VIP

276

0


求道
畅读VIP

237

0


求道
畅读VIP

228

0


求道
畅读VIP

240

0


求道
畅读VIP

260

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