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医路
我家自清初湖广填四川至我这一辈已立十一世了,其间没有出过一个显赫的人物,也不是书香门第,也没有渊源流长的家学,更没有出过一个中医。有的只是勤劳善良,乐善好施的祖祖辈辈。四世祖茂乾公以“施米百石”开粥厂闻名乡里。“巴邑之有粥厂自公始”,可见一斑。至于为什么我要学中医,还得从头说起。
一.初学医,源于少年的好奇
我十来岁时常患膝关节痛,那时隔壁邻居罗诗聪表叔就给我扎银针,一两次就好了。扎银针时他给我们讲穴位,经络什么的,我就想又不吃药,光扎针就可以治好病简直太神奇了。对于什么是经络,穴位,为什么扎穴位就能治病,这些就更搞不清楚了。随着年龄逐渐长大,学习任务加重,农村农活,家务又重,这件事也就没有时间管了。八四年我高中毕业考入重庆钢铁工业学校(现重庆科技学院)读书,尽管是中专,但跳出农门的喜悦常常涌上心头。上学不久即感到学习压力,学习任务比高中时轻多了,又常想起小时候扎银针的事来,于是趁中秋节回家找罗表叔借书看。尽管他脾气不好,但对读书还是挺支持的,于是爽快的借我一本《经络学》,可是看不懂,一方面繁体字,生僻字不认识,另一方面空洞深奥的理论更是枯燥乏味。看不懂,记不住,所以放寒假回家就把书还了,然后借了一本文革中编写的《针灸治疗手册》,这本书讲穴位的主治,取穴方法,针灸操作和禁忌,不讲经络了。还行!慢慢看也可以记住一些。一边读书,一边看点医书,就这样,两年中专很快就读完了。
二.继学医,为了打发空闲时光
八六年毕业分配后很快就投入到火热的生产实践中去了。那些年企业比较红火,正缺人才,所以领导也常常加担子,加上三班倒,下班后或者搞点生产上的课题,攻点关,或者与同事一起玩,休息,剩余时间也就不多,那时看医书不过是打发空闲时光。工作中常与工人聊起针灸治病的事,不少工人反应淡漠,说怕痛,接受不了,所以我看医书的热情也就不高了。有时也想这辈子没有上过大学总是一种遗憾,所以八八年又考入北京科技大学读函授,实际是一边上班,一边自学,只是期中,期末到重庆参加面授和考试。空了也常钻书店,觉得外治,脐疗不错,经常买这方面的书,后来也买中药,方剂,诊断方面的书。空了也不时翻翻,看看,能记多少是多少。兴趣来了多看一会,无兴趣就不看。认为看医书打发时光总比打牌,打麻将有意义些,也从想过看病开方什么的。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了。
三.再学医,源于我家过不去的坎
二000年底企业由于经营不善,负债累累,国家给关停了,转制了,一夜之间国企职工的身份,待遇没有了,一下子成了打工仔了,那就和大多数人一样,打工吧!没什么的。可就在这时我由于身体不适,右肋里隐隐作痛,饭量减少,睡眠不好,困倦乏力,身体消瘦。到医院一检查“慢性乙肝加慢性胆囊炎”。那时就想,怎么得这么个病嘛!要是得个其他病也好点嘛!原因在于两年前我二弟得肝硬化死了。二弟的死对我们一家人打击很大,尤其我父亲,他是个很乐观,很坚强的人,我从来没有看见他哭过,可二弟死了他哭得很伤心。而我又恰恰得个肝病,这个病我一家人接受不了,是我家过不去的坎。那时一家人真的是感到很绝望,感到十分无助。没有办法,得了病还得治吧!于是看医生,吃西药不行就吃中药,吃中药不行又吃西药。近的医生不行就看远的医生,这期间看过万源的名医,宣汉的专科医生,重庆的医生。可是效果却不明显,甚至没有什么效果,症状还是那些症状。这期间我也看过一些医书,也拿不出治疗方案来。
二00一年底在万源市新华书店看到一本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我毫不犹豫地买了,原因是九八年在老家看到我二弟从重庆带回来的几本八三年的《中医杂志》上介绍过张锡纯用山萸肉的经验和食疗经验,觉得很好,记忆深刻。这本书我爱不释手,一看就来兴趣,越看越想看,常常是看到晚上一二点,有时三四点。二00二年下半年我开始吃活络效灵丹,金铃泻肝汤,升陷汤等。后来我知道了“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知道了其中的道理,自己开调理脾胃,疏肝理气的方,吃了三年的药,我的肝区隐痛也就慢慢好了,饭也慢慢吃得了,觉也睡得了,身体也壮实了。因为肝病是我家过不去的坎,所以尽管症状消失了,后来又断断续续的吃了两年药,到二00七年彻底停药至今,身体状态良好。
四.还学医,想为中医干点事,想为患者尽点力
我在给自己开方治病的同时,也给家人,亲人开方治病,那时治的病人少,又不以医为业,所以处方很少保留,现在想来有些遗憾。二00八年至今看的病人除家人,亲人外,大都是工友,朋友,熟人及他们介绍来的病人。因用药和镇上的医生不同,疗效较高,所以在镇上小有名气,常获好评。是中医中药治好了我的病,所以我很感激中医中药,也常常是带着感激的心情看医书,为患者治病。从看第一本医书自学中医算起,至今已28年了,28年来有时因为忙了,有时因为忘了,有时因为累了,有时因为烦了,也曾放下过中医,但从来没有放弃过中医。二00一年后渐入正途,兴趣越来越高,医书也愈来愈多,中医也越来越放不下了。近年来,仍然沿袭每晚睡觉前看医书的老习惯,同时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多临床,以提高自己的诊疗水平,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为中医尽力。中医的发展不容乐观,中医的处境令人担忧,我将不遗余力地为中医的发展,为患者的健康尽微薄之力。
自加入华夏中医论坛以来,得到了论坛领导,老师,朋友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我又有了新的进步,感谢论坛,感谢论坛领导,老师和朋友们!人生有涯,而医也无涯,吾将勉之!
吴松涛
2012.2.3
下一章
-
我的中医路
-
患怪病周老汉撒娇、请郎中赵姨妹说笑
-
白娘子昆仑寻灵芝、老土枪凡间施妙药
-
患疝证年轻老太求医、解时难老年新手施药
-
阳脱证,乘客旅途患急病、土枪香烟救人命
-
小儿腹泻皮包骨、舅舅施治骨长肉
-
岔气:人有旦夕之祸话岔气,方有汤药之妙显...
-
鼻衄不止
-
患腿疾张老师做宅男,拟药方老土枪当好人
-
脾胃病:提肚法治疗小儿腹胀
-
重症口臭
-
乳腺增生
-
子宫糜烂
-
头痛
-
中风:患中风梁老太留后遗,施方药老土枪收...
-
感冒后遗咳嗽
-
白带
-
鼻衄盈碗
-
四肢发烧
-
脾胃病: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小儿便秘
-
脾胃病:真武汤治疗拉肚
-
四逆汤治疗口舌溃疡
-
四逆汤加味治疗头晕
-
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苓桂术甘汤治疗鼻炎
-
全蝎红花汤治疗颈椎骨质增生
-
大承气汤加味治疗口腔溃疡
-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牙痛
-
浅表性胃炎
-
小青龙汤治疗感冒咳嗽
-
耳心痒
-
芍药甘草汤治疗跌打损伤
-
猪苓汤加味治疗尿路结石
-
一身烦疼
-
感冒后遗嗅觉失灵味觉混乱
-
心中一团火
-
目眶痛眼睛胀
-
医生不敢开患者不敢服的中暑方
-
浑身无力
-
脾胃病:呕吐
-
脾胃病:慢性胃炎
-
眼睛发痒
-
阑尾术后额头痛
-
衄血
-
肾结石:王知青演绎上山下乡,老土枪给力乘...
-
吐涎沫与手心冒汗
-
牙痛并腹痛
-
肋下一个包
-
少有人用的止咳方
-
小儿尿频
-
颞颥困倦
-
脾胃病:胃特痛
-
小柴胡汤加味治疗腰痛
-
半边如常半边异
-
睡时龙(瞌睡虫,嗜睡者)
-
妇科医案:经期感冒
-
脾胃病:上不进下不出
-
瞤目
-
梦醒时分晕更晕
-
脾胃病:都是辣椒惹的祸
-
妇科医案:月经量大
-
但木不麻
-
野菌中毒
-
小腹睾丸坠胀痛
-
高烧不退
-
花样发烧轮番演
-
发乍热
-
咳嗽
-
输尿管结石
-
三剂救命药
-
肝硬化
-
中风喑
-
脑震荡头痛13年
-
省医院也没有检查出的病
-
结核性胸膜炎
-
淋雨后软弱无力
-
脑震荡——脑髓散一坝
-
世间哪有热空气
-
心子烧起痛
-
麻雀还在窝窝里——肺气肿
-
左后腰痛,胃胀痛
-
医论:药物剂量古今考
-
医论:妇科病——女人无人不生的病
-
医论:正治带状疱疹 黄古潭正治带状疱疹 ...
-
医论:奇治带状疱疹 蒲刚云奇治带状疱疹 ...
-
医论:辣椒为药
-
医论:便秘与便结
-
医论:飞蚊症 患飞蚊症老父亲眼前观蚊 施...
-
医论:干姜生姜辨
-
名方应用:桂枝汤你是个什么汤?
-
名方应用:温经汤你温的什么经?
-
名方应用:小青龙汤的临床应用
-
名方应用:揭秘少阳第二方
-
名方应用:被忽视千年的伤寒基础方
-
肝硬化:老怪医处方与常大异,蹇命弟服药一...
-
自治慢乙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