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简介
王履(1332~1391),字安道,号畸叟,又号奇翁、抱独山人。江苏昆山人,著有《医经溯洄集》1卷、《百病钩元》20卷、《医韵统》100卷,以及《小易赋》、《十二经络赋》等。惟《医经溯洄集》行世。洪武四年(1371)至长安,任秦王府良医正10余年。1383年,登华山巅,绘华山风景画40幅,写诗150首,画现存放富博物院。
《医经溯洄集》,撰于1368年,载医论21篇。书名溯洄,寓推溯医源义,探讨《内经》、《难经》、《本草经》、《伤寒论》及历代诸家之作,提出不少独见。
王氏对伤寒温病之辨颇精,谓温病是“感天的恶毒异气”而致,“温暑及时行寒疫、温疟、风温、温毒,决不可以伤寒六经诸病为通治”。
王氏对宋以来伤寒397法之说提出异议,认为应把《伤寒论)作方法论读,“读者当活法,勿拘执”。这是一个重要思想。
王氏评论以往医家,每有创见。其论“外感法仲景,内伤宗东垣,杂病主丹溪”等,为学医者之标的,至今医界多所遵循。
子伯乘永乐中以医鸣于两京,无嗣,传其秘于婿沈仲实。仲实孙承先,亦善医,安道有徒许谌,字元孚,谌婿太仓陶治,传其业。
年历
按《明外史本传》:王履,字安道,昆山人,学医于金华朱彦修,尽得其术。尝谓张仲景伤寒论为诸家祖,后人不能出其范围,且素问云:伤寒为病热,言常而不言变,至仲景始分寒热立辨,然义犹未尽,乃备常与变,作伤寒立法考。又谓阳明篇无目痛,少阴篇言胸背满不言痛,太阴篇无嗌乾,厥阴篇无囊缩,必有脱简,乃取三百九十七法,去其重复者,得二百三十八条,复增益之,仍为三百九十七法,极论内外伤经旨异同,并中风中暑辨名曰溯洄集,凡二十一篇,又著《百病钩元》二十卷,《医韵统》一百卷,学医者宗之。履工诗文,兼善绘事,尝游华山绝顶,作图四十幅,记四篇,诗一百五十首,为时所称。自滑寿葛乾孙吕复周汉卿辈,及履,皆元末人,至明初始卒。
按《古今医统》:王履,昆山人,字安道学究天人,文章冠世。极探医源,直穷奥妙,推演东垣之旨,著《内伤馀义》,名曰《溯洄集》,又备常与变,作伤寒立法考,又有医史补传,百病钩元,医韵统书,所存者,惟伤寒溯洄而已。钩元韵统,则未之见也。使二书俱存,其有补于医道,又岂小哉?顾其真书沦没,而脉诀钤法等伪书行世,岂天不欲后世斯民跻于寿域也耶?
按《苏州府志》:王履尝作标题原病式一卷,洪武初为秦府良医正,卒祀乡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