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拼音

Yú Gān Zǐ

别名

余甘、庵摩勒、庵摩落迦果、土橄榄、望果、油甘子、牛甘子、橄揽子、喉甘子、鱼木果、滇橄榄、橄榄。

来源及植物形态

余甘子,始载于《新修本草》,原名庵摩勒。为大戟科油柑属植物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 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四川、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L.

采制

冬季至次春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性味归经

性味:甘、酸、涩、凉。


归经: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消食健胃,生津止咳。用于血热血瘀,消化不良,腹胀,咳嗽,喉痛,口干。


本品味甘酸涩性凉,入肺经,能清热解毒,清利咽喉,润肺化痰,主治感冒、咽痛、咳嗽,单味水煎服,或配伍金银花胖大海芦根等以增强疗效。因又清热生津止渴,亦治口干烦渴。


此外,鲜果嚼食,可治高血压病。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煎汤,15-30g;或鲜品取汁。


注意:脾胃虚寒者慎服

各家论述

1.《唐本草》:主风虚热气。


2.《本草拾遗》:主补益,强气力。取子压取汁和油涂头生发,去风痒,初涂发脱,后生如漆。


3.《海药本草》:主上气咳嗽


4.《南宁市药物志》:清凉解毒,治喉痹。


5.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润肺化痰,生津止渴。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