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李翁医记》:戴阳

求道

浏览:356

时间:2024-03-06

岁乙丑(嘉庆十年,1805年)六月,余幼孙病,竟为此族人误药致死。


越一月,余子廷琥病,每已午未三时,则头面热如火蒸,两肺前穴烦扰不可耐,气促神躁,不大便,恶水不饮,溲短而黄。翁始以暑治之不应,温以姜术不应,面有红迹似疹,日益见。


时闰六月二十五日,翁清晨至曰:君之孙已为医误,此子所关甚重,然病情稳曲,今终夜思之,前此非所治也,当由心阴伤而心阳上越,姑试以甘温。署甘草大枣等令服,未服而身亦有疹大如戎豆色,且紫,他医议用快斑发疹之剂。翁又至曰:脉弦微而不渴,何敢用凉药?且未有疹出而躁若此者。是时躁甚,坐卧行立,皆不宁。翁曰:试以前药服之。服已而躁定。


翁曰:未也。俟之良久,果又躁,且呼手足不仁,脐下亦不仁,渐及于胃脘间。翁曰:急矣,吾今日必愈此疾。乃去急治药,促煎之。跣足袒衣(光脚脱衣),自调其水火,诊脉凡七八次,药熟又诊脉,久之自持药令服,曰:是矣,服之必愈。时正躁急,持其母手而呼,药既入,遂能卧,而诸苦顿失,面上之疹悉没,惟热蒸尚存。


翁曰:肾气虚,虚则寒。昨所服者,真武汤也,气分之寒消,而血分之寒未去,宜温血,服炮姜当归、山萸、熟地黄、甘草。入口遂酣睡,蒸热悉除。


越三日,便脓血,或曰:热药所致。翁闻之,急至曰:非澼也。少阴之寒,升于厥阴,用理中汤加吴茱萸服十剂,脓血自止,服之果然。


余于此始恍然于忌之谤之者,真为庸医,而翁之医真能神也。

关联词条:

  • # 李炳
  • # 焦循
  • # 李翁医记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本网搜集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