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拼音

Tiān Xiān Zǐ

别名

莨菪子(《本经》),莨蓎子(《本草经集注》),牙痛子(《本草原始》),小颠茄子(《岭南采药录》),熏牙子(《陕西中药志》)。

来源及植物形态

本品为为茄科植物莨菪Hyoscyamus niger L.的干燥成熟种子。生于宅边的荒地上,或为栽培。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浙江、江西、山东、江苏、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青海、新疆、宁夏、西藏等地。


天仙子 Hyoscyamus niger L.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达1米。植株被粘性腺毛。根较粗壮。自根茎生出莲座状叶丛,叶卵状披针形或长圆形,长达30厘米,先端尖,基部渐窄,具粗齿或羽状浅裂,中脉宽扁,侧脉5-6对,叶柄翼状,基部半抱根茎;茎生叶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4-10厘米先端钝或渐尖,基部宽楔形半抱茎,不裂或羽裂;茎顶叶浅波状,裂片多为三角形,无叶柄。花在茎中下部单生叶腋,在茎上端单生苞状叶腋内组成蝎尾式总状花序,常偏向一侧,花近无梗或梗极短;花萼筒状钟形,长1-1.5厘米,裂片稍不等大,花后坛状,长2-2.5厘米,径1-1.5厘米,具纵肋,裂片张开,刺状;花冠钟状,长约花萼1倍,黄色,肋纹紫堇色;雄蕊稍伸出。蒴果长卵圆形,长约1.5厘米。种子近盘形,径约1毫米,淡黄褐色。花期5-8月,果期7-10月。

采制

夏、秋二季果皮变黄色时,采摘果实,暴晒,打下种子,筛去果皮、枝梗,晒干。


炮制:《雷公炮炙论》:"修事十两,以头醋一镒,煮尽醋为度,却用黄牛乳汁浸一宿,至明,看乳汁黑,即是莨菪子,晒干别捣重筛用。"

性味归经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心、胃,肝三经。"


性味:苦辛,温,有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雷公炮炙论》:"大毒。"

③《别录》:"甘,有毒。"

④《药性论》:"味苦辛。微热,有大毒。"

功能主治

定痫,止痛。治癫狂,风痫,风痹厥痛,神经痛,喘咳,胃痛,久痢,久泻,脱肛牙痛,痈肿,恶疮。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煎汤,0.6-1.2g;散剂,0.06-0.6g。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衍;煎水洗;或烧烟熏。

注意:有大毒,内服宜慎。

1.《本经》:多食令人狂走。

2.《雷公炮炙论》:勿误服,冲人心,大烦闷,眼生星火。

各家论述

①《本经》:"主齿痛出虫,肉痹拘急。"


②《别录》:"疗癫狂风痫,颠倒拘挛。"


③《药性论》:"生能泻人,热炒止冷痢,炒焦研细末,治下部脱肛。"


④《本草拾遗》:"主痃癖,除邪逐风。"


⑤《日华子本草》:"烧熏虫牙,洗阴汗。"

按语备注

过去尚有一种进口天仙子,商品习称"南天仙子",为爵床科植物水蓑衣的种子。外形略呈心脏形而扁平,表面红褐色或棕红色,较平坦,无网纹或突起,但边缘有一圈灰黄色透明物,遇水则成粘液状。气微,味淡。曾习用于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此种进口天仙子,与上述天仙子截然不同,不能同等使用。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