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详细简介

医和(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期秦国医生。他提出疾病非鬼神所致,而因自然界气候的异常变化引起,提出阴、阳、风、雨、晦、明的六气致病说,认为六气是导致各种疾病的主要原因。


(一)琴瑟美女祸晋侯


晋平公(?-前532年)是春秋时期晋国赫赫有名的国君,名叫姬彪,是晋悼公的第三子,前557年至前532年在位。他即位之初,与楚国发生湛阪之战,获得胜利。他平定晋国的内乱,任用贤臣叔向、赵孟等,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他留下老而好学和“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美誉。他号令诸侯,做了好多年的诸侯盟主。


晋平公有两大爱好,一是好音乐,二是好美色,着迷到不能自拔的地步,他让晋国著名琴师师旷为他演奏靡靡之音、亡国之音,听得津津有味,不听就会心烦意乱。他热衷于花样翻新的性游戏,常与四个同姓姐妹一起寻欢作乐,不分昼夜地恣意淫荡。他沉溺于声色生活,身体健康严重受损,以致病病恹恹,卧床不起。史载“二度有疾”,好了再犯。


郑简公二十五年(前541年),郑国派子产到晋国聘问,同时问候晋平公的病情。晋国的贤臣叔向询问子产说:“寡君的疾病,卜人说是实沈、台骀在作怪。太史不知道他们是谁,冒昧地询问您这两位是什么神灵?”


子产不但是政治家、思想家,还是博学的外交家,在办理外交时,常常引经据典,诗词典故张口就来,非常得体,他的智慧学识才华令人折服。叔向所问的问题,根本难不倒他。他对叔向说:“从前帝喾有两个儿子,大的叫阏伯,小的叫实沈,二人不能相容,互相攻打。帝尧就把实沈迁移到大夏,用参星来定时节,实沈就成为参星之神。台骀是少嗥的后代子孙,他继承水官之位,疏通了汾川、洮水,堵住大泽,颛顼嘉奖他,把他封在汾川。台骀就成为汾水之神。然而,这两位神灵,并不涉及国君身上的病。山川的神灵,如果遇到了水旱瘟疫的灾祸,就向他们祭祀禳灾。日月星辰的神灵,如果遇到雪霜风雨不合时令,就向他们祭祀禳灾。至于国君身上的疾病,也就是由于劳逸、饮食、哀乐不适度的缘故。山川星辰的神灵,又哪能降病给国君呢?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君子有四段时间:早晨用来听取政事,白天用来咨询,晚上用来确定政令,夜里用来安歇身体。这时就可以有节制地散发体气,不让它有所壅塞,以使身体衰弱。心里不明白这些,就会混乱各种事物的节度。现在恐怕体气专用在一处,就生病了。我又听说这样的话,诸侯的妻妾不涉及同姓,因为子孙不昌盛。美丽很早尽归一人,那就会互相依附生出疾病……现在君王的宫里有四个姬姓侍妾,那恐怕就是这个缘故吧?假如是由于这两条,病就不能治了。去掉四个姬姓女子还可以,否则就必定生病了。"叔向说:“好啊!我没有听说过这些,这都是对的啊。”叔向把子产的这番话告诉了晋平公,他听了觉得在理,说:“他是个知识渊博的君子啊!”于是赏给子产重重的财礼。


(二)六气致病非鬼神


晋平公的病没好,便向秦国求医。秦景公派医和给他看病,医和诊断后说:“病不能治了。这叫作:‘亲近女人,病象蛊惑。不是由于鬼神,不是由于饮食,而是被迷惑丧失意志。良臣将要死去,上天不能保佑。"


晋平公本以为医和能妙手回春,没想到给他泼了一瓢冷水,他试探地问:“女人不能亲近吗?”


医和知道晋平公两大嗜好,就讲起道理来。他说:“女人可以亲近,但要有节制。先王制定音乐,是用来节制百事的,所以有五声的节奏,快慢本末互相调节,声音和谐以后降下来,五声下降停止后,就不允许再弹了。再弹就会使出繁复的手法,发出靡靡之音,使人心荡耳塞,让人忘记平正和谐,因此君子是不听的。事情和音乐一样,一旦过度,就应罢止,不要因此生病。"医和的意思是说,君子从事音乐活动,是为了规范自己的行为,不


是为了追求感官的刺激。所以他说:“君子之近琴瑟,以仪节也,非以怊心也。”


医和又继续说道:“君子接近女色,是用来表示礼仪节度的,不是用来使心淫荡的。天有六种气象(阴、晴、风、雨、夜、昼),派生出五种味道,表现为五种颜色,应验为五种声音,以上这些过了头就会发生六种疾病。阴没有节制是寒病,阳没有节制是热病,风没有节制是四肢病,雨没有节制是腹病,夜里没有节制是迷惑病,白天没有节制是心病。女人,属于阳事而时间在夜里,对女人没有节制就会发生内热蛊惑的疾病。现在您不节制,不分昼夜,能不到这种地步吗?”


医和所讲的道理,晋平公并不见得都懂,但有一点他是明白了:自己的病都是自己造成的,都是琴瑟和女人惹的祸。在这里,医和提出了“六气致病论”,这对“鬼神致病论”是个巨大的挑战,在中国医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他认为“天有六种气候,派生为五种口味,表现为五种颜色,应验为五种声音。凡是过了头就会发生六种疾病”。他对“淫生六疾”做出了解释:“阴弋太盛会得寒病,阳气太盛会得热病,风气太盛会得肢端毛病,雨气太盛会得腹病,夜里没有节制会得迷惑病,白天没有节制会得心病。"


从理论形成的角度看,医和的“六气致病论”显然早于《黄帝内经》,后者的六气是风、寒、暑、湿、燥、火,更具有可操作性。但在摒除鬼神致病论上,两者是一致的。


(三)大医治国,小医治病


医和从宫廷出来,赵孟紧随其后,他心里打鼓,不明白医和“良臣将死”是什么意思。他说:“我和晋国的几位公卿大夫们得以辅佐国君成为诸侯盟主,至今已经八年了。国内没有凶恶的暴政,外面诸侯们也没有二心。您为什么还说‘良臣不生,天命不佑’呢?”


医和回答说:“我是在预言即将发生的事。我听说‘正直的人不辅助偏邪的人,光明磊落的人不为暗昧迷惑者谋事;巨木不长在高险的位置,松柏不生在潮湿的地方。’”


赵孟小心地问:“谁相当良臣?”


医和直截了当地说:“说的当然是您了!您辅佐晋国八年,晋国没有动乱,诸侯没有不恭敬,可以说是良臣了。我听说这样的话,国家的大臣,光荣地受到国君的宠信,享受高官厚禄,承担国家的大事,有灾祸发生而不能改变,必然受到灾殃。现在国君沉溺琴瑟女色,到了没有节制的程度,因而身患重病,将不能为国家图谋忧虑,还有什么祸患比这个更大呢?您不能禁止,我才这样说。"


赵孟说:“医生还要管到国事吗?”医和回答说:“上等的医生可以治国家的毛病,其次才是治人的病。医官也是一个官呀!”赵孟问:“晋平公还能活多久?”医和回答说:“如果诸侯继续拥护他当盟主,他晟多能活三年;如果不再支持他当盟主,他也活不过十年;超过十年以后,晋国必有大灾难。"


赵孟问:“什么叫蛊?”医和回答说:“这是沉迷惑乱所产生的。在文字里,器皿中的毒虫是蛊,谷物中的飞虫也是蛊;在《周易》里,女人迷惑男人,大风吹落山木叫蛊。这都是同类事物。"赵孟说:“您真是个好医生啊。"


医和没有采取任何治疗措施,说了一番理论,得到很贵重的礼物凯旋而归了。


晋平公并没有很快病死,此后,他的放纵之性收敛了,身体逐渐好转,竟然又做了1 0年的国君。医和渊博的医学知识,循循善诱的思想工作,良好的生活建议,对晋平公起了作用。赵孟却应了医和的预言,不久就死了。


《左传》:晋侯有疾,求医于秦,秦伯使医和视之,曰:疾不可为也,是谓近女室,疾如蛊,非鬼非食,惑以丧志良臣将死,天命不祐。公曰:女不可近乎?对曰:节之。先王之乐,所以节百事也,故有五节迟速本末以相及,中声以降,五降之后,不容弹矣,于是有烦手淫声,慆堙心耳,乃忘平和,君子弗听也。物亦如之。至于烦,乃舍也已,无以生疾。君子之近琴瑟以仪节也,非以慆心也。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徵为五声,淫生六疾。六气阴阳风雨晦明也分为四时,序为五节,过则为菑,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女阳物而晦时,淫则生内热惑蛊之疾,今君不节不时,能无及此乎?出告赵孟,赵孟曰:谁当良臣?对曰:主是谓矣。主相晋国,于今八年,晋国无乱,诸侯无阙,可谓良矣。和闻之,国之大臣,荣其宠禄,任其大节,有菑祸兴而无改焉,必受其咎。今君至于淫以生疾,将不能图恤社稷,祸孰大焉?主不能禦,是吾以云也。赵孟曰:何谓蛊?对曰:淫溺惑乱之所生也,于文皿虫为蛊,榖之飞亦为蛊,在周易女惑男风落山谓之蛊,皆同物也。赵孟曰:良医也!厚其礼而归之。
《国语》:平公有疾,秦景公使医和视之,出曰:疾不可为也,是谓远男而近女,惑以生蛊,非鬼非食,惑以丧志,良臣不生,天命不祐,若君不死,必失诸侯。赵文子闻之曰:武从二三子以佐君,为诸侯盟主,于今八年矣,内无苛慝,诸侯不二,子胡曰良臣不生,天命不祐?对曰:自今之谓。和闻之曰:直不辅曲,明不规闇,榣木不生危,松柏不生埤,吾子不能谏惑,使至于生疾,又不自退而宠其政,八年之谓多矣,何以能久?文子曰:医及国家乎?对曰:上医医国,其次医人,固医官也。文子曰:子称蛊何实生之!对曰:蛊之慝,谷之飞,实生之。物莫伏于蛊,莫嘉于谷,谷兴蛊伏而章明者也。故食谷者昼选男德以象谷明,宵静女德以伏蛊慝,今君一之是不飨谷而食蛊也,是不昭谷明而皿蛊也。夫文虫皿为蛊,吾是以云。文子曰:君其几何?对曰:若诸侯服不过三年,不服不过十年,过是晋之殃也。是岁,赵文子卒,诸侯叛晋,十年,平公薨。
《通志》《列传》或曰:缓即和,也音讹耳。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