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简介
王叔和名熙,汉未至西晋期间高平人,其籍贯一说山东巨野,一说山西高平,后魏高湛《养生方》称王氏“专好经方,洞识养生之道”,唐·甘伯宗《名医录》谓其“性度沉静,通经史,穷研方脉,精意诊切,洞识摄养之道,深晓疗病之说”,近代对王氏是否任晋太医令以及是否如清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所言为张仲景之亲授弟子,尚未有定论。
王氏著述《脉经》厥功甚伟,还为整理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作出贡献。宋《太平御览》引高湛谓王氏编次此书为“张仲景方论为三十六卷”;但有的学者认为王氏在编次过程中,增入他自己编选的内容:如现行成无己本《注解伤寒论》中最后包括《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之后八篇,即是王氏所增补,与其所编《脉经》时的相应篇章核对,可资佐证。
由于王氏编次《伤寒论》,后代医家对其毁誉不一。誉之者认为张仲景之学得王叔和之功而能保存下来,认为王叔和“功莫大矣”,而毁之者则责备王氏把张仲景原著之本来面目弄得模糊不清,使人无法得窥其原貌,甚至是面目全非,两种观点尖锐对立。事实上,张仲景之《伤寒卒病论》确因有王氏之编次而得以保存,即便次序在编修时有所错乱,亦不至于弄得如“错简派”所指责者那样,完全已非本来面目。
除以上有关脉学和整理《伤寒杂病论》之外,王叔和在养生方面还有一些精辟的论述。王氏在养生学上属于医家养生流派,主张从起居饮食方面进行谓摄,以求得长寿,却病延年。他提出饮食不可过于杂乱,要适量,是我国早期对饮食制度养生的最早的较系统的论述。
画家:顾迎庆
王叔和病案二则
背痛、腹痛案问曰:有一妇人,年五十所,病但苦背痛,时时腹中痛,少食多厌,喜嗔胀,其脉阳微,关、尺小紧,形脉不相应,愿知所说?师曰:当问病者饮食何如?假令病者言,我不欲饮食,闻谷气臭者,病为在上焦。假令...


求道
畅读VIP

385

0
编纂方书之祖《脉经》:王叔和
01王叔和的故事 王叔和(201~280),名熙,字叔和,以字行世。汉族,祖籍高平(今山西省高平市),生于山...


求道

499

0
王叔和及《脉经》针灸学术思想探析(管庆山)
王叔和,名熙,是我国魏晋时期著名医家、医书编纂家。关于其生卒年代,朱承山、李家庚等考证认为是公元201~280年。关于其籍贯,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卷二十六“食治”篇引河东卫汛记曰:“高平王熙称食不...


求道
畅读VIP

373

0
王叔和《脉经》自序思想发微(汪芳记)
向来以为自序是一本书精华中的精华。因为一个作者在自序中,除了交代书中的重要内容外,更要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思想往往超出书本之内。最典型的如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自序,一句“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成为千古传诵...


求道

387

0
查看更多
最新资源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