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储水鑫|也说“钱药” ——读《钱本草》有感

求道

浏览:485

时间:2023-11-15

近期,诊余偸闲阅读了《全唐书》卷二二六中所载的一篇文章《钱本草》,颇受感悟,现教深刻,似食一剂清心醒脑之药。故亦以“钱药”撰之,愿与同道共勉。所谓“钱药”,非“买药之钱”,而是“说钱如药”,更是指“钱是药”,意思说在诸多领域和行业中的特定岗位,“钱药”的作用雷同。


钱可疗人穷病,是万物至尊;药可治病救人,去百病之痛。反之,“钱药”取之失宜,亦会中毒伤人。钱让人发疯、犯错、惰赂,能害人又害已;药使人过敏、心悸失眠,能伤身又致病。可见“钱药”之两面性。时古以来,钱的名称甚多,熟悉的如“孔方兄”、“阿睹物”,较陌生的如“青蚨”、“契刀”、“鹅眼”等,可谓五花八门。但晋人鲁褒《钱神论》,以“神”称钱,立意甚奇。而唐人张燕公(说)《钱本草》,喻钱为“本草”药物,更是别出心裁,现录全文,与贤赏析。


文曰:“钱,味甘,大热,有毒。归心、肺、脾、胃经。偏能驻颜,彩泽流润。善疗饥寒困厄之患,立验。能立邦国,污贤达,畏清廉。贪婪者服之,以均平为良,如不均平,则冷热相激,令人霍乱。其药采无时,采至非理则伤神。此即流行,能役神灵,通鬼气。如积而不散,则有水火盗贼之灾生;如散而不积,则有饥寒困厄之患至。一积一散谓之道,不以为珍谓之德,取予合宜谓之义,使无非分谓之礼,博施济众谓之仁,出不失期谓之信,入不妨己谓之智。以此七术精炼方可。久而服之,令人长寿。若服之非理,则弱志伤神,切须忌之。”

此文作者为唐朝名臣张说,他总结了40余年的做官经验和17年修史之根底,苦心孤诣而写成的。其文体式与语调是仿中医古传《神农本草经》,文字精炼,区区200余字便把钱的性质、利弊、积散之道描写得淋漓尽致,以钱喻药,诊治时弊,利害之论,颇富哲理,寓教深刻,堪称奇文。大有一读的必要,读后须深思之,探索之,躬行之,体验之。


文章充满辩证哲理,不仅道出了钱能“驻容颜、疗饥寒、解困厄、利邦国”的积极功效,还一针见血地指出金钱“有毒”,能“污贤达、伤神智、令人霍乱”,甚至发生“水火盗贼之灾”。其“药”采时必须合宜得当,否则,“采之非礼则伤神”,“能疫神灵,通鬼气”。以规劝世人不为金钱所惑的至诚之情,确为一剂令人警醒的戒贪良方。俗话说: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可见金钱的重要性。


如今进入商品社会,金钱越来越为人们所看重,吃喝拉撒、购房购车、入托上学、出国深造等,无不要钱,以致出现“一切向钱看”的现象。而张说对“钱本草”这味药提出“七术精练”之法:道、德、义、礼、仁、信、智。所谓道,即“一积一散”,既会攒钱,又懂用钱。所谓德,即“不以为珍”,并不把钱视为万能至尊之物,而是要认清其两面性。所谓义,即“取与合宜”,生财有道,用钱有方。所谓礼,即“无非分”,不存贪婪之念。所谓仁,即“博施济众”,钱为大众造福,为百姓解难。所谓信,即“出不失期”,为人讲信义,答应借人或赠人的钱要按期兑现。所谓智,即“入不妨己”,收进来的钱光明正大,不会污损自己的节操。有此七术,“方可久而服之,令人长寿”。虽然此“七术”不尽合今日的准则,但颇有其可资借鉴之处。


面对金钱,如能以“七术”的炮制方法,使其热性转平,毒性减低,服之就会大有裨益于身心,可使精神舒畅,心情愉悦,就会健康长寿。不然,如生吞活剥,则必损脾害胃,心悸不安,以致昏智迷神;若热毒发作,必致气溃身亡,不可不忌。


古人曰:“一流举子二流医”,其医者的地位仅在士大夫之次,可谓敬重矣!现代医务工作者的职业特点,使得我们的社会地位相对会高一些,因此就会带来一些特殊的“机会”,如各种红包、吃请等等。在这些诱惑之前,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呢?《钱本草》正好巧妙地将正反两面道理阐述得淋漓尽致。以道、德、礼、义、仁、信、智作为谋取金钱的衡量标准,以此我们就会问心无愧。


纵观古之医家,虽声名显赫,但无不存仁者之心,狂妄至尊者几无。疗疾无不如履薄冰,闻道无不如饥似渴,救治无不如解倒悬。故医者首为“存仁心”,次为“勿重利”,《钱本草》所言之理与我们今天医疗界所倡导的“医德为先”、“廉洁行医”的行风建设不谋而合。


经济社会的今天,要做到“抗得住人言、熬得过时间、放得下金钱、耐得住平凡”,的确很难,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要时时检查提醒自己,提高对金钱的认识,修身养性,防微杜渐,增强对钱财的驾驭能力,筑牢防贪拒贿的防线。其所为才对得住自己的良心,对得起来找我们就诊的患者。

关联词条:

  • # 储水鑫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本网搜集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